首页 > 都市小说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二百一十章 最难解决的问题

第二百一十章 最难解决的问题(1/2)

目录

“尝尝味道怎么样?”

吴月华盛出一碗饭,递给了李天明。

自从那次实验失败以后,这小老太太就像是魔障了,每天至少五六斤大米,可把李学庆给心疼坏了。

糊得不算厉害的,都进了李学庆的肚子,那些实在不能吃的,也全都拿去喂了猪。

好在吴月华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出了问题所在,重新调整了温控装置之后,终于成功煮出了一锅白米饭。

李天明接过,吃了一口,这次没有一丁点儿焦糊味儿,只是和柴锅煮出来的米饭相比,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可电饭煲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不需要生火,也不需要有专人盯着,只要插上电,按下开关,就能把一个主妇解放出来。

“再来一锅!”

实验就是要不断的重复,一次成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谁也不能保证是不是运气。

只有次次成功,而且通过反复的实验,顺便还能验证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同时检测其安全性。

能煮出一锅白米饭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难关等着一步步的攻克。

其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

万一人家买了他们的产品,回家用上,人出去上班了,等下班回家,房子烧的只剩下一个门框了,那咋办?

连着煮了10锅,温控装置一直运转正常。

“接下来就是安全性!”

吴月华也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看起来还有的忙了。

转天,李天明便开着拖拉机,去了市里。

电风扇厂的厂房已经建成,现在正忙着安装机器。

王作先一直在关注着这边的进度,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哪能不去给领导报喜。

市委大院门口,这次等着李天明的是王作先另外一个姓苗的秘书。

做好了登记,跟着苗秘书一起进了市委办公大楼。

“领导正在开会,让你在这里等一下!”

说完,苗秘书就出去了,紧接着又有人进来,给李天明端来了一杯茶。

等了足足一个小时,房间的门开了,苗秘书走了进来。

“李天明同志,跟我来吧!”

王作先的办公室,李天明来过一次,和上次来的时候,唯一不同的就是桌子上摆着一台电风扇,正是吴月华做出来的样品。

“吴月华同志在你们村生活还好吗?”

李天明还没等坐下,王作先便问了这么一句。

一瞬间的错愕。

李天明知道,不光是吴月华,像郄国良等人在李家台子的事,根本瞒不过王作先。

“你的胆量倒是不小,他们可都是被上面定了性的,你把他们留在村里,就不怕惹祸上身?”

“怕!”

李天明实话实说,他确实怕,虽说都是监管劳动,但是,思想教育没跟上,一旦有人追究的话,第一个倒霉的是李学庆,第二个就是他。

“可我觉得……咱们国家不会一直这样,伟大领袖不是也说过嘛,老九不能走,国家的建设,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他们的知识!”

王作先没想到,李天明的胆子居然这么大,啥话都敢往外说。

国家不会一直这样?

难道现在不好吗?

现在不对吗?

这话一旦传扬出去,李天明最轻也是个现行反.革.命。

只不过……

王作先也是深有同感,现在的种种难道真是对的吗?

先不说路线问题。

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吗?

解放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像海城这样的沿海城市,都还没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那些偏远地区呢?

前段时间,王作先跟团去了附近几个城市参观考察,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可偏偏老百姓面露菜色。

上面已经纠正了好几次,可偏偏底下还有人为了政绩在弄虚作假。

王作先是个务实派,他最为迫切的希望就是老百姓能够增加收入,能吃得饱,穿得暖。

至少在他治下的海城,坚决不许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

说实话!

李天明的话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但也是实话,是真心话。

“有些话,不能随便说,可以装在心里,然后干出来,不一定非要挂在嘴上,明白吗?”

王作先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保护李天明。

他很想看看,这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到底能走得多远,飞得多高。

“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