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尾声(1/2)
西征的大军凯旋,献俘阙下。
以霍去病为首的将领衣甲鲜明,威风凛凛,一出现就引起了长安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在金马门前,他们下了马,然后在太常的引领下,进入未央宫,来到前殿。
更多的将士在阙下列队,数百被俘的匈奴权贵反绑双手,跪在街上。已经被杀的则取出封在匣中的首级,悬于阙下,一会儿功夫,就挂起几十颗首级。
右贤王经过阙下时,仰着头,眯着眼睛,看着那些用石灰腌好的首级,心中无比凄凉。
那些人都是匈奴右部的贵人,如今却被吊在这里示众。
他也险些成为其中一个。
天子随即宣布奖赏立功的将士,一箱一箱的黄金抬了出来,分发到将士手中,几乎人人有赏,一时间整条藳街都金光灿烂,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未央宫前殿,天子盛装,接见霍去病等人。
看着那些神情兴奋的将士,天子嘴角轻挑,心情愉快。
他想见的人都在这里,不想见的人远在塞北。
不管是天武士,还是天将军,都要听他这个天子的。
他一道诏书,就能让赵延年从河西赶到诸闻泽,迫降伊稚邪,而不是留在这里,分享霍去病的荣耀。
想到这里,他特地看了霍去病一眼。
他知道霍去病的心思,但他不接受。军功簿不能改,万户侯要封,但他不想让赵延年出现,赵延年就不能出现。
霍去病等人上前行礼,山呼万岁。
以右贤王为首的匈奴俘虏站在殿外,等候接见。
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丞相薛泽为首的百官站在大殿上,看着威风凛凛的霍去病,心情各有不同。
卫青既欣慰,又失落。
曾几何时,他也是天子倚重的大将。
右贤王庭之战,是他的巅峰,也是他最后的辉煌。
正是在那一战中,霍去病崭露头角,也展现了比他更灵活的战术,从此一飞冲天。两次河西之战,就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河西,将千里牧场收为汉郡。
而他,却只能在这里观礼。
薛泽的失落更加明显。
他是高祖功臣、广平侯薛欧的孙子,无功无德,能做丞相,只是因为他的祖父,也是无数功臣子弟的代表。如今站在这里,看着这些新贵,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天子开疆拓土,声威大振,这朝堂上更没有功臣子弟的地位了。
天子有了更善战的爪牙。
来观礼的列侯中,乐安侯李蔡看着李广,心里除了欣慰之外,还有一点嫉妒。
欣慰的是李广征战一生,终于封了侯,可以体面退场。
嫉妒的是李广不仅封八千户,远比他的食邑多,封的还是成纪侯。成纪是他们的家乡,以本县封侯,这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荣耀。
观礼的人群中,还有淮南王的女儿刘陵。
她的目光在立功的将领中扫视了好几圈,还是没能发现赵延年的身影,不免有些奇怪。
在此之前,她得到的消息是赵延年名列军功第二,封万户侯。按照惯例,他不仅应该出现在这里,而且应该在最显赫的位置,就在霍去病边上。
但她没看到,这多少有些诡异。
她看了一眼笑得开心的天子,忽然略有所悟,随即也笑了。
天子终究有点小心眼,故意不让赵延年出现在这里。
——
半个月后,赵延年骑着一匹白马,在二十名骑士的陪同下,出现在长安城外。
比起霍去病凯旋时的盛大场景,他的归来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在他随着人群,准备越过霸桥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叫住了他。
“定远侯,请留步!”
赵延年勒住坐骑,回头一看,不禁皱了皱眉。
刘陵下了车,来到赵延年马前,仰着头,看着赵延年。“定远侯的行程好慢,妾等你好几天了。”
“翁主等我?”
“是,有几句话,想对君侯说。”刘陵伸手示意。“一旁说话?”
赵延年摇摇头,连下马的意思都没有。他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长安城,想了想。“翁主,令尊淮南王自诩信奉道家,应该知道顺天应人的道理。我既无意高攀翁主,也不想和淮南王有什么瓜葛,翁主又何必如此费心?”
刘陵笑道:“君侯言重了,妾岂是不知进退之人。只是有一事不解,想请君侯解惑。君侯远来辛苦,何不下马,饮几杯润润嗓子,也让这些勇士们喘口气。”
赵延年一口拒绝。“不必了,马上就到长安,有的是休息的时间。你想问的,我大概能猜得到,但你想要的答案,我不会给。我习惯了草原气候,不适应淮南,所以也不想去淮南,除非天子有诏。”
说到这里,赵延年微微一笑。“我想,翁主应该不希望有那么一天。”
刘陵脸色变了,盯着赵延年看了两眼,冷笑道:“想不到君侯武艺惊绝,性情却比妾这个女子还要温顺。”
“所以说,你们根本不懂什么叫黄老之道。”赵延年摆摆手,踢马向前。
刘陵气得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
未央宫,清凉殿
赵延年行了礼,坐在天子对面,双手奉上写好的奏疏。
这是他在路上就写好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条:
一条是尽快落实融合汉胡的措施,将归附的逃民和投降的匈奴人纳入朝廷的管理,加强边郡的治理,尤其是挑选一些儒生出任官吏,对边民予以教化。
一条是将历来年战死的将士遗孤集中起来,独立成军,进行训练。
连年征战,战死或致残的将士不少。他们为朝廷献出了鲜血甚至生命,子孙却孤苦无依,未免让人沮丧。将这些遗孤集中起来,由朝廷抚养,并训练成军,为朝廷效力。十年之后,又是一支精锐。
天子看完奏疏,轻轻放在案上。
“这些建议都不错,朕稍后会和公卿大臣们商议。”天子十指交叉,置于腹前。“你呢,还想回南山隐修?”
“臣唯陛下之命是从。”赵延年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需臣侍卫左右,臣就回宫。陛下需臣镇边,臣就去边疆。陛下休恤臣,臣就回南山隐修。”
天子忍不住轻笑一声。“让你侍卫或者镇边,就不体恤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