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空手套白狼(1/2)
“甭管我,周姐,我就爱这一口儿。”
老彪子用葱叶卷了小白菜,蘸了蘸猪油炸的大酱,张开血盆大口,吓了付之栋一跳。
眼睁睁地看着那么一大朵蔬菜卷被彪叔一口吃掉,他愣愣地打了哆嗦。
彪叔不吃小孩吧?
“小时候没啥玩意儿,这么吃相当下饭了。”
被媳妇儿盯了一眼,老彪子也没在意,咽了嘴里的东西自嘲道:“当然了,也没人教我咋吃饭好看。”
麦庆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懒得搭理他,转头顾着孩子去了,虎妞吃东西可凶了,跟她爹一个模样。
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李文彪最近心眼子变多了,每当麦庆兰要生气的时候,他都会说些以前的悲伤往事。
什么爹不疼娘不爱,什么兄弟瞧不起亲戚看不上,反正就说些小时候的事,逼着自己可怜他。
尤其是有了虎妞以后,动不动就拿现在孩子的生活同过去做对比。
虽然明知道他是故意的,可麦庆兰就是提不起气来骂他一顿,因为李文彪说的都是真事。
“猪肉好不好吃?”
瞧见媳妇儿扭脸不看他了,老彪子又逗了付之栋一句,用筷子夹了块肥的给他。
“好吃——”付之栋倒也不嫌弃他,笑着吃了碗里的肥肉,高兴的身子都晃了起来。
周亚梅则瞥了儿子一眼,提醒他坐有坐相,顺便将桌上的热菜往中间让了让。
“前年我就跟大姑父说,村里养的那些猪种不行,就算是骟了,吃在嘴里的味道也不对。”
老彪子捏着手里的馒头咬了一口边吃边说道:“瘦肉多,体型小,养殖期长,还不出肉。”
他用筷子将盆里的蒸肉块儿一层摞了一层,夹起来直接塞进了嘴里,又吓了付之栋一跳。
他今年已经六岁了,在不多的记忆里,从未见过有人是这么吃肉的。
纯肥的,他小手指那么厚、半个巴掌那么大的肉片,彪叔一筷子摞了五片,全吃了。
现在付之栋真的怀疑彪叔吃小孩了。
“我小时候就没见过这么大的猪。”
周亚梅瞧见儿子呆呆地望着吃肉的彪子,借着说话的工夫给他夹了菜,提醒他赶紧吃饭,别看热闹。
“反正都说养不大。”
“传统的猪种不行,这是经过筛选培育的肉猪。”
老彪子很懂行地介绍道:“说是英国的猪种,后来又同别的猪种配合筛选出来的,一头能长600多斤。”
“那么大?”付之栋很是惊讶地接话道:“我才不到六十斤——”
“吃饭——”周亚梅盯了儿子一眼,这孩子性格变了好多,以前不这样的,“不许打扰叔叔说话。”
“600斤可只有一副骨架啊,”老彪子笑着看了付之栋一眼,又继续说道:“听说美国人就养这样的猪。”
“牲畜家禽是跟粮食产量挂钩的,呈正比趋势。”
李学武吃了一口半肥半瘦的酸菜肉片,讲道:“老百姓的手里有粮食,才能心有余力养牲畜。”
“人饭都吃不饱,哪里有给牲口吃的。”
“现在你手里有粮食也不成,”老彪子挑了挑眉毛,声音不由得压低了一些讲道:“京城我还是知道的,城里就别想了,农村也都限制了数量。”
“辽东呢?政策执行的怎么样?”
李学武放下筷子端起酒杯同大胸弟碰了碰,说道:“我还真就没有机会去东北农村看一看呢。”
“还别说,东北这就不一样。”老彪子眼珠子瞪了瞪,轻声说道:“城乡不成,但偏远农村就没人管。”
“码头来了十几个辽河边上的农村小子,说是有条件的,家里都养着鸡鸭鹅牛羊猪啥的,也没见人管。”
“天高皇帝远,很正常。”
李学武喝了一口小酒,是他带来的红星茅台,味道很是醇正,比贵州茅台对他的口味。
“也还得说乡村的干部当不当人,真有拿着鸡毛当令箭的,那老百姓可就苦了。”
“您真当这儿的老百姓都跟京城周边的一样啊?”
老彪子挑了挑眉毛,嘴角一翘道:“京城周边的住户那都被筛子和篦子修理过多少回了,早温顺的如绵羊了,这里可不一样,穷山恶水。”
“这么跟你说吧,真有那不长眼的,半夜里敢摸他家去,灭满门都不是瞎话。”
“东北这地方,确实民风彪悍。”
李学武点点头,讲道:“前几天我去看煤矿,那小煤窑也就将将比红星村山上那洞的条件好一点。”
“就这样的生产环境,一溜儿的东北汉子,硬是从地下往上背煤,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五六十块钱。”
“他们应该补助多一点。”
老彪子拧了拧鼻子,较为认同地说道:“我跟钢城、营城周边的矿产企业打交道还真就不少,他们单位有钱是真有钱,但日常的花销也大,设备和人力。”
“矿产企业也跟你这订猪肉了?”
李学武瞅了他问道:“现在的销量这么好吗?”
“那能不好嘛——”
老彪子眉毛一挑,点了点小钢盆里的酸菜猪肉说道:“咱这猪肉净是肥的流油,半扇猪能一千人的伙食菜,菜汤里都飘着油花,哪天都有来电话订肉的。”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东北这的厂矿单位是真敢吃,也是真有钱,不仅仅是公家,工人也敢吃敢造的。”
他端起酒杯同李学武示意过后闷了一口,道:“现在渤海湾上停的那条船三天就能来回一趟,算加油。”
“一趟就是一千吨,光是猪肉就得有八九百吨,落地就没,根本不用送冷库。”
“不会有什么风险吧?”
周亚梅谨慎地提醒道:“我听说城里正查的紧呢,大街上都有贴打击投机倒把的行为,别那啥了。”
“放心吧,我要往外倒卖粮食可就完犊子了。”
老彪子抓起酒瓶给李学武满上了,又给自己的酒杯里倒满了,红着脸,打着酒嗝说道:“首先一点,咱们这条船不犯忌讳,航运手续都是齐的,走的也都是公对公账户,根本没有跟供销散户市场来往。”
“就算是供销单位,不也从咱们这拿猪肉卖嘛。”
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一城的人都享受到了实惠,谁会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掀了大家的桌子。”
“再说了,就算有那飞扬跋扈的,也得找着咱们的跟脚才行啊,”老彪子坏笑着说道:“码头上来往的厂矿运输车队、食堂的采买车他们敢截一个试试!”
“这城里哪家厂矿不是大爷啊?脾气都大着呢!”
“要说来码头闹事,那也得先过了调查部那一关,”他撇了撇嘴角道:“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养大爷,要是有人掀了桌子,他们也吃不好这顿饭。”
“还是低调稳妥一些好。”
李学武放下筷子,提点他道:“做事可以四海一些,但做人要懂得谦虚谨慎讲礼貌。”
“您放心,我最特么讲礼貌。”
老彪子有点喝多了,没看见媳妇儿瞪了他一眼,无意间爆了句粗口。
他嘿嘿笑着同李学武小声说道:“从营城到钢城这一段我都‘礼貌’好了,保证咱们的船一路畅通。”
“现在正琢磨着去往奉城路该怎么走呢,不过您放心,条条大路通奉城,今年上半年我一定走通它。”
李学武看得出来,大胸弟在钢城的工作和业务很辛苦,不然也不能这么吹牛哔。
他端起酒杯同他碰了一下,又同弟妹麦庆兰笑了笑,表示不用在意彪子刚刚的失礼。
——
此来钢城三四天了,他一直住在招待所,跟彪子倒是见过面了,不过一起吃饭还是第一顿。
天气回暖,麦庆兰也舍得孩子出屋了,老彪子便带着娘俩一起来这边吃晚饭。
李学武今天也来的早,倒是难得地凑在一起乐呵乐呵,解了老彪子和麦庆兰的思乡之苦。
在一起快两年了,麦庆兰越来越认同李文彪对李学武的崇拜心态,也渐渐地在心里认同了这位武哥。
就算不是亲哥兄弟,但关系相处的比亲哥兄弟还好,还亲,就连李学武的父母对李文彪也是亲近。
李文彪今年回京改了口,叫了李学武父母干爹干妈,把兄弟早就有的称呼,现在才有自信心叫出口。
饭后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聊了聊京城和钢城的家常,直到小虎妞打了哈欠,在麦庆兰怀里睡着了。
李学武不想两口子走的太晚,孩子小,路上容易有个不好,招点啥就磨人了。
他见老彪子喝了醒酒茶,眼睛亮了,便催他们往回走了。
这次聚会,老彪子也讲到了钢城的业务,回收站在奉城和冰城都建立了稳定的功效站点。
虽然不是自己人管理,但渠道和结算在自己人手里,算是完成了去年下半年制定的发展目标。
海上马车夫计划进行的很顺利,预计年底就会出现第一批独立船主了,到那时候才是渤海湾贸易区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口肉食和主要工业原材料,输出和倾销五金工业和电子工业产品,从第一块砖开始,拆了日韩的电子工业根基。
在将怀里的孩子递给先上副驾驶的麦庆兰时,李学武笑着说给她道:“有时间多看看播音主持的书籍。”
“哥,您是说……”麦庆兰没听懂李学武的意思,迟疑地问道:“播音主持?”
“嗯,红星厂有自己的广播电台。”
李学武没有多解释,笑着点点头说道:“明年你怎么都得毕业分配了,就来厂里工作吧,彪子也放心。”
“嘿嘿嘿,还不谢谢哥?”
老彪子在一旁红着脸,搓手说道:“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就上班那点事还叫事?你忒瞧不起我哥了。”
“哪有——”麦庆兰瞪了李文彪一眼,感激地看向李学武说道:“谢谢哥,我回去一定好好学习看书。”
“嗯,有个基础和准备就行。”
李学武没在意地伸手给孩子掖了掖下巴上的围巾,关了副驾驶的车门子,给大胸弟摆了摆手,示意他赶紧滚蛋。
“一定要慢点开啊——”
他同周亚梅站在院子门口,目送着羚羊汽车远去,这才漫步回了屋。
其实这个时候也不太冷了,她在院子里扣的小菜都吃了一茬了,老彪子两口子走的时候还带了不少回去。
付之栋很开心地在甬路上蹦蹦跳跳,进屋后还冲去了茶柜旁,要拎着暖瓶给干爹续茶水。
“别忙活了啊,写作业去,”周亚梅从儿子的手里接了暖瓶,提醒道:“今年开学可就要上一年级了。”
“早了点吧?才六岁。”
李学武来到沙发边上坐下,叠起腿看了长高的干儿子一眼,说道:“你想上小学吗?”
“我也不知道——”付之栋看了眼妈妈,来到他身边说道:“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要上一年级了。”
“他们班基本都这个年龄,有七岁的,也有六岁的,”周亚梅给李学武续了茶水,解释道:“他年龄有点小,老师原本还不想收,可这一班家长一起找了。”
她站起身,看了李学武说道:“我们都想着孩子们在一起玩的好,学习的也好,便都决定上一个小学。”
“家门口?”李学武揽了干儿子的肩膀道:“还是去钢厂小学吧,或者跟我回京里,去联合工业学校。”
“京里就算了,太远了。”
周亚梅放好了暖瓶,坐在了儿子的另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瓜说道:“钢厂小学倒是方便,可来回接也不方便,我想着就在家门口吧,学校的环境也还好。”
“恢复教学秩序了?”
李学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不要有什么顾虑,去京里可以住在家里,上学也方便的很。”
“今年下半年厂里就要卖房了,你要是愿意,就在工人村买一套,寒暑假再回来也一样。”
“在哪都一样,家里更舒服些,”周亚梅理解和感激李学武的用心,但还是讲道:“他已经长大了,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骤然改变对他也是一种心理负担。”
“我们这的情况都还好,没有你说的京里情况那么复杂,小学的教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那就好,”李学武拉了拉她的手,看着干儿子笑了说道:“上一年级就不是小孩子了,这个家就全靠你了。”
——
温柔乡也是英雄冢啊。
在周亚梅这里,李学武完全能体验到东北女人的爽利与大方,又不失情人之间的婉约和温柔。
她本是一泊湖水,硬生生被生活折磨成了一块钢,又在李学武的臂弯里活成了一块海绵。
该刚强的时候有韧性,该柔软的时候有智慧。
早饭过后,李学武先是陪着周亚梅去送了付之栋上学,这才往炼钢厂来了。
不得不说,周亚梅这块海绵温柔了他多日以来的烦闷与疲惫,整个人像是雨后的春笋,又支棱起来了。
上午同董文学一起看了飞机制造厂,同厂里的主要负责同志开了个座谈会,讨论了目前的工程和生产面临的难题。
高雅琴早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就回了津门,她没有时间在这干等辽东做出反应,贸易管理中心那边还等着她主持一系列谈判工作呢。
李学武的时间也紧,可总不能两个人都走了,那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辽东和钢城留了。
两个人走一个,既保留了谈判的延续和主动,也表达了对目前谈判进度和质量的担忧。
压力是给到了辽东工业的,红星厂绝不是被动挨打,因为听到了风声的吉省工业也发出了考察邀请。
邀请是吉城驻京办代为转交到红星厂的,红星厂又将消息传递给了高雅琴和李学武。
这件事就很有意思了。
李学武敢用李怀德的脑袋保证,这一次他绝对没有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吓唬人的那一套。
因为红星厂跟辽东工业的合作没有这个必要,双方已然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咋能捅自己一刀呢?
但是,这不就更值得玩味了嘛,红星厂组织外商和资本来辽东考察,邻居们很有可能知道了。
可知道了也不代表反应的这么快啊,追着谈判组的尾巴跑回来,还是在谈判遇冷的关键时机发出了邀请。
李学武绝对不相信吉省和辽东有矛盾,也绝对不相信吉省侠义心肠,主动出手帮忙。
天上掉鸟屎、蓝冰、热气球、飞机的事他都相信,但天上掉馅饼的事他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可不相信这里面有好事并不阻碍他顺水推舟,就不怕辽东不担心被吉省釜底抽薪。
为什么李学武强调此次的谈判是跟辽东工业谈,而不是单一地同钢城工业谈?
很简单,钢城的铁矿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也很丰富,但煤炭资源基本不咋地,好的早就占上了。
辽东工业自然也了解这一状况,先让钢城谈,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石问路,探探红星厂的底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