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外戚的作用(2/2)
没关系,干啥买卖都得有先期投入,如果不是田义和陈矩死活不敢要,还要多送出去两架呢。但从现在开始就不能再送了,且生产自鸣钟的材质也得从金银合金向铜合金转变,因为自己要拿它们去换钱了。
怎么换呢?难不成太子每次去鸿胪寺或者听经筵的时候怀里都揣着两架自鸣钟,顺便向大学士和翰林们推销推销?肯定不能那么干,把自鸣钟卖给高级官员没错,但不能这么卖,太掉价了,容易落人口实。
“母妃家中还有晚辈……”人手,真是洪涛目前最短的板了。人被困在宫中不得随意外出,身边除了宦官就是宫女,同样无法随意出入。既然母亲家里的侄子能帮忙盯着,那就连钟表店一起了吧。
总共数一数,包括皇帝的两架,已经送出去了六架自鸣钟,除了皇太后、皇后和皇帝赏赐下来的财物之外,算是干赔。
“博平伯虽封爵,又补了锦衣卫佥事,然家里人口众多,太子妃也该为殿下分担一二。”
有道是一事不劳二主,既然是要做买卖肯定不能在宫里做,想去外面自然还要求到陈矩头上。经过三个多月的操办,焦化厂和玻璃窑已经在卢沟桥东岸的田村顺利生火了,如果不出意外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能出成品。
另外这时候干活出了次品是要挨板子打的,保不齐还会掉脑袋。和做坏了扣点工资甚至啥事没有相比,威慑力确实也高多了。
当然了,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如果不计成本的话,现代的工匠肯定也能复原古代工艺技术,大部分还会超越。
“如此甚好,不知千岁爷可选好了经营之人?”
随着工匠们对工艺流程的逐渐熟悉,自鸣钟的生产慢慢进入了正轨,差不多每个月都能出产两架成品,且质量一流,废品率很低。这还是在精益求精的前提下,如果能稍微放松点要求,每个月还能再多产出两架左右。
“呃……此事不妥,千岁爷不可把好处都予一家一户,雨露均沾才好。”可是这个建议遭到了陈矩的反对。
“陈公公可有合适人选?”洪涛闻言心里就是一哆嗦,怎么着,这么快就想生吞活剥啦!可脸上不能动容,还得虚心求教。
从这日起洪涛每逢单日经筵、双日去鸿胪寺,虽然多了一项工作却没占用太多时间。除了把经筵的课程稍微背一背,不让侍读们挑出太多毛病之外,剩余时间基本都扔在了时间工坊里。
“太子妃?哦,如此甚好,全凭公公安排。”
刚听到博平伯的时候洪涛脑子里愣是没想起此人是谁,待听到了太子妃才恍然大悟。合算自己不光把合法妻子忽视了,连老丈人也忘了,罪过啊罪过。如果能把太子妃和两位选侍的家人也利用上,那在一段时间内就不愁人手了。
至于说他们会不会忠于自己,这话说的,都是一家人了,胳膊肘岂能向外拐。在这方面古人还是比较传统的,很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骨子里就习惯护着自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