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退一步未必海阔天空(2/2)
赵复便用庄子的言论来劝说他。
而甄鑫回复的,却是邵雍的这首小诗《是非吟》。
每个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难免有爱有憎。只有抛弃个人成见、明辨是非,才能守住正道。
邵雍此人,是北宋时的理学大家,也算是赵复一脉所承的祖师级人物。
一个以他喜欢的庄子思想来劝其不要过于纠缠自己的身世,一个却以其学术之本来反驳必须不得含糊此事。
可谓针尖对上了麦芒。
不得不说,甄鑫这番应对,不仅体现其丰富的学识,甚至在气势之上隐隐压住赵复一头。
顺带还暗暗地谴责了向蒙古人妥协了五十年的这位老先生。
在甄鑫眼中,对于蒙古人的顺服,属于大是大非的根本问题。他不会认其为宗,也不会跪其为主,更不会为此而奉上汉人或是南人的利益与未来。
这少年人,真如奇花初胎、河出伏流,有斗志、有勇气,却也显得有些冲动。
妥协,有些时候是无可避免的手段。
若没有妥协,赵复就不会让北地的理学得以发扬光大。
若不妥协,鱼死网破之下,北地如今早已荒无人烟、赤地千里。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的汉家子民断子绝孙!
但是姚燧也不得不承认,妥协的时间长了,便会养成习惯。
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退一步也未必海阔天空。
当退让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也许唯一的选择便是成为不知反抗为何物的奴才!
姚燧当然是希望甄鑫能尽量圆滑地处理自己的身世问题,在现阶段谋取最大的利益。可是,谁又敢确定,当甄鑫沉迷于一个王爷的权势与奢靡的生活之后,是否还会如现在这般,愿意站出来,为汉人谋取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甄鑫眼神深邃,一字一顿地说道。
姚燧与赵复,相对苦笑。
坦途在前,此子却非要选择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不成功,便成仁!
赵复良久无言。
甄鑫恭敬一礼,问道:“小子斗胆,敢问赵先生,你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为百姓,为天下,或是为了故宋?”
姚燧不由地看向赵复,虽然他曾答应过自己,不再以故宋为执念。但是五十年的坚持,对任何人来说,想放弃都不是件容易之事。
却见赵复垂目答道:“君之所欲,即吾心之所向。”
甄鑫与姚燧同时微微松了口气。
姚燧虽然在关于甄鑫的身世上,支持赵复的想法,却更担心两人因为这问题而相持不下。赵复肯让步,这无疑是最好的局面。
对于甄鑫来说,赵复五十年的坚持确实让他心生敬意,但并不妨碍他讨厌赵复。
将自己从小摆为棋子,端上棋盘,待机而用。结果,却几乎成为其对手的棋子。到如今,依然不肯死心,还死死捂着自己身世的真相,不肯和盘托出。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臭棋篓子。
不过这天下,能与忽必烈对局的人,又有几个?
这样的人,还不如姚燧有用。
他以为自己拥有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目标,因此会妥协、会忍让。可是这目标,对过去的宋人来说没有意义,对现在的南人更没意义,而对于自己而言其实一文不值。
好在初次见面的这次敲打,算是相当成功。
这位老先生大概心里有愧,也放低了一些姿态,坦然地表白了心迹。
否则甄鑫绝对会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