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 第六十章 朝廷的信誉

第六十章 朝廷的信誉(1/2)

目录

“正是因为用钱不方便了,才让新钱库和户部分开,夏尚书还没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吗?”朱瞻埈面对着夏元吉的疑问,向他反问道。

“故意给自己设置麻烦,殿下这可把我问着了,臣确实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做。”夏元吉并没有正面回答朱瞻埈的问题,反而表示自己确实没想明白。

这个回答并没有出乎朱瞻埈的预料,至于说夏元吉是真的没想明白,还是不想想明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对于朱瞻埈来说,夏元吉想没想明白,自己都要让他明白。

所以朱瞻埈在夏元吉面前坐了下来,看着这位掌管着国家财政的大明管家说道:“夏尚书,朝廷想要建立新钱库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信于民,改革钞法,让宝钞不至于变成废纸一张,让朝廷财政富庶。我想这一点你没有疑问吧?”

“这自然是没有疑问,而且臣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建议将新钱库纳入户部管辖,毕竟这天下还有什么比朝廷更值得信任呢?”夏元吉两手一摊,摆出了一副无奈的样子的同时,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在表达他是在一心为国。

夏元吉是否一心为国,朱瞻埈对此倒是不怀疑,只是这一心为国之外有没有私心,或者其他想法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对于夏元吉想要把新钱库纳入户部管辖这一点,朱瞻埈倒是能够明白他的一些理由。

于是他便就这夏元吉的话向他反问道:“老百姓若是信任朝廷,朝廷发行的宝钞又是怎么变成废纸的呢?夏尚书,大家都是自己人,就没必要在我们父子面前演这一套,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

你想把新钱库纳入你们户部的管辖,无非是为了增加你这个户部尚书的权柄,除此之外你还想要做些什么?”

尽管猜到了夏元吉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目的,但朱瞻埈相信夏元吉应该不是想争权夺利,又或者是想从中渔利。

毕竟夏元吉也算是史书记载的永乐朝名臣,朱棣去世的时候还特意留了一句“夏元吉爱我”这样的遗言,可见夏元吉对永乐一朝到底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别的不说,永乐一朝二十多年时间里,五次北伐、六次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哪一条不是花了大钱的项目?

虽然永乐年间朝廷的收入确实还可以,可没有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当着这个家,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永乐朝能不能做成这么的多事也是要打问号的。

所以对于史书上已经盖棺定论的夏元吉,朱瞻埈还是不太相信他会是个贪官或者权臣。

至于说夏元吉想要增加户部的权柄这也好理解,明朝自从朱元璋废相以来,就是以掌管人事的吏部尚书为百官之首,其次就是夏元吉这个掌管天下财政的户部尚书。

吏部清贵,却又位高权重,夏元吉固然一心为国,却也未必愿意郁郁久居人下。

毕竟吏部掌权和户部掌权,从主政的风格到执政的思路,都会截然不同。

只是面对朱瞻埈的问题,夏元吉却有些不愿意回答,只是对朱瞻埈说道:“殿下误会了,臣一心为国,绝无其他想法,朝廷发行的宝钞变成废纸,不是百姓不信任朝廷,而是朝廷超发的宝钞太多才造成这个原因,只要改过来就好了。”

听到夏元吉这句改过来就好了,朱瞻埈意味深长的看了夏元吉一眼,似乎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于是不再追问夏元吉,转而对夏元吉解释起来为什么要把新钱库和户部分开:“夏尚书刚才也说了,天下没有什么比朝廷更值得信任,这一点我赞同,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不是无限的。

当年洪武皇帝发行宝钞,之所以能够通行天下就是因为我朝新立,天下的百姓对我大明充满了信任,所以宝钞这张纸才能够真的当成钱来花。

这就好像有人向夏尚书你借钱,他信誉好,你愿意多借他一点,可即便这个人信誉再好,借的多了你也不会再愿意借给他了。

于国家而言也是一样,当年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勤政爱民设立大诰,在老百姓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信任,老百姓才愿意相信朝廷,使用宝钞。

可是随着朝廷不断的超发,这宝钞也就像是不断借钱的人一样,消耗着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信誉。

如今我大明朝政稳定国家富足,老百姓最多嫌弃宝钞不好用,让这宝钞贬值严重,可要是到了朝政不稳,国家内外交困的时候,老百姓可就不只是嫌弃宝钞不好用,而是嫌弃这个朝廷不好用,要换一个新的了。”

“殿下言重了,我大明如今政通人和、君王贤德、朝政清明,正是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的时候,老百姓怎么可能想着换皇帝呢?”夏元吉自然是听得出来朱瞻埈话里的意思,毕竟这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但他却并不能却接这个话茬。

朱瞻埈对此也不在意,只是继续说道:“建立新钱库,就是要把以前的烂账都翻篇,重新建立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所以这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取信于民。

我想夏尚书该不会是那种觉得朝廷一封政令下去,天下老百姓就要听从的庸官、昏官吧?”

“臣当然不会这么认为,朝堂上衮衮诸公也不是这种酒囊饭袋!”在这一点上,夏元吉还是很有操守和坚持的。

面对夏元吉这样的态度,朱瞻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道:“既然夏尚书认同了这一点,那事情就好解释了,朝廷的新钱库是要吸纳天下商贾富户和士绅百姓将钱存入其中,并以此为基础发行新钞。

这就好像夏尚书你将一笔钱放在朋友那里,朋友给你开了收据,你拿着收据随时可以把这笔钱要回来一样。

若是朋友不经过你同意,就把这笔钱花掉了,夏尚书你还会信任你的朋友,下次还把钱放在他那吗?他开给你的收据或者向你借钱,亦或是说什么话,夏尚书你还会信任他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