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重启《沙丘》(2/2)
“尽管去吧,我们要走了,晚点到哪里就天黑了,”伊万卡说完,起身走出房间。
古依依还特地跑过来跟爸爸提醒说:“我走了爸爸,会给你打电话呢。”
“好的,到外婆家要乖哦,”古旋风宠溺的笑容,想藏都藏不住。
老婆孩子这一离开,家里忽然冷清下来,古旋风只好也跟着出门。
这趟去旧金山,是去采访一个人,小说《沙丘》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的儿子布莱恩·赫伯特,也是一位作家、编剧。
1984年同名改编电影《沙丘》登上荧幕,由大卫·林奇执导,主演凯尔·麦克拉克伦、肖恩·杨、帕特里克·斯图尔特。讲述保罗·厄崔迪(凯尔·麦克拉克伦饰)在家族遭流放和父亲被害后展开复仇的故事。
在当时,这部科幻影片,存在多个剪辑版本,包括137分钟剧场版、177分钟加长版。
影片尽管在上映时评价两极,但因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哲学主题成为邪典叙事手法中的经典。
(邪典是指制作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的艺术流派。)
不过受限于当时特效技术,这部影片仅获得3100万美元票房,而制作成本高达4000万美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绝对是一部大制作,却收获巨额亏损以及一堆恶评。
不可避免的成为当时好莱坞电影当中着名的失败案例。
很多人认为影片因叙事混乱、特效风格怪异,情节跳跃、逻辑断裂。影片融合超现实主义和宗教隐喻,但视觉效果与主流科幻审美脱节,被观众认为“不像太空科幻片”。
小说中的政治生态隐喻及复杂世界观难以在单部电影中呈现,导致叙事重心失衡,也是影片表现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原着小说的复杂性和庞大体量,整部小说多达171万字,导致电影叙事支离破碎,未能在有限时长内有效传达核心设定,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困惑。
至今在Imdb评分仅6.4分,导演大卫·林奇本人至今都拒绝谈论此片,称其为职业生涯的“唯一失败品”。
尽管如此,1984年版《沙丘》因独特的视觉风格和邪典气质,仍被部分影迷视为“另类经典”。
这也是古旋风想重启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原因,前部电影失败,不是小说本身问题,就看用什么表现手法呈现出来而已。
前往旧金山公务机上,古旋风正在阅读《沙丘》这部经典科幻小说,这本小说一共有六部,前三部为《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后三部为《沙丘神帝》、《沙丘异端》和《圣殿沙丘》。
小说主要讲述从哥白尼到哈勃,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扩展,而在行星厄拉科斯(沙丘)上,少年保罗在权术与背叛中抗争宿命,展现渺小中的强大的故事。
《沙丘》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并且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拿下这部小说改编版权,我们未来几年内,都不愁没有剧本了。”
古旋风开心的合上书,畅想未来一部史诗级科幻大作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