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王猛欲杀诸葛亮?(2/2)
不仅如此,还私下在益州各郡县为丞相立庙祭祀,许多百姓甚至逢年过节在路边拜祭丞相。
而诸葛亮与王猛在后世的评价基本相差无几。
唐代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就曾言道:“伉秦成霸业,与孔明佐蜀同功,故时人谓之王葛。”
唐朝著名史学家朱敬则在《隋高祖论》中写道:“如萧何之镇关中,寇恂之安河内,葛亮相蜀……景略之弼谐永固。”
在王猛心中,亦是自认自己就是苻坚的诸葛孔明,所以他明白成长起来的诸葛亮的可怕之处。
他当年能用金刀计陷害慕容垂,其计不可谓不毒辣,心思之缜密,真乃天衣无缝。
虽然因为苻坚的仁慈,并没有加害慕容垂,却导致慕容垂最出色的长子慕容令出走,最终死在了辽东。
慕容垂最优秀的接班人过早的离世,也为后燕惨败参合陂埋下伏笔。
“这……诸葛孔明好歹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人才,即使不能为我们所用,也没必要扼杀于摇篮之中吧,如果这样做了,乃我华夏大地的损失啊!”魏无忌颇为惋惜的叹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无忌兄难道忘记了你们魏国相国公叔痤曾经临终的遗言了吗?”王猛目光炯炯的看向魏无忌。
“自然永远不会忘记。公叔相国临终之时,曾经向魏惠王推荐过商鞅,并言道:"卫鞅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才能冠绝于世,希望大王将全部国事交给他,任由他去治理。如果大王不用他,那就一定要杀死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不过,最终志大才疏的魏惠王并没有听进去公叔老相国的肺腑之言。”魏无忌遥想当年往事,也不禁呆呆出神。
“没错,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魏惠王不纳忠言,既不重用商鞅,亦任凭他前去秦国,不但为自己掘下坟墓,亦为六国埋下祸根。
诸葛亮之才,不在商鞅之下,如果不能为我们所用,一定不能放任他跑去其他的势力,哪怕由我亲手断送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亦在所不惜!”说到最后,王猛脸上已经充满了戾气。
王猛不如诸葛亮的地方,在于对人对事方面,远不如诸葛亮宽宏大量。
作为刘备死后辅政二把手的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时,最好的一次机会,却暗中拆台,假借粮草不足,让诸葛亮功败垂成,最终诸葛亮也仅仅把李严贬为庶人,罢官流放。
在看看同时代诸葛亮的一生之敌司马懿,那是将曹魏的宗室直接夷灭三族啊。
王猛本人非常看重恩怨,小恩必还,亦睚眦必报。
魏无忌轻叹一口气,不再言语,不过内心却在想:“无论如何,将来一定要劝说诸葛孔明为曹孟德效力,即使对方不愿意,他必定要保全对方的性命,不能让如此华夏栋梁死得不明不白!”
王猛也感觉自己突然戾气变得重了一些,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虽然我们暂时不能进攻泰山郡,倒是需要带部分精锐前去谯县南部的区域,为孟德收一员大将。
此人之于孟德,如同樊哙之于刘邦!”
“莫非是景略以前提到过的谯县许褚,许仲康?”魏无忌突然来了兴趣的问道。
“没错,此人不但与孟德是同乡,而且既能在战场上充当先登立功,亦能在孟德身边充当亲卫,曾经多次救过孟德性命!”王猛颔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