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老婆婆与金龟》(1/1)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婆婆。她身形佝偻,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眼神却总是透着温和与善良,满头的银丝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诉说着她历经的沧桑岁月。老婆婆独自居住在一间破旧的茅屋里,屋前是一片不大的菜地,种着些许青菜,那是她生活的依靠。
一日清晨,老婆婆如往常一样去菜地劳作。当她经过村边那口古老的水井时,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声响。她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声音似乎是从井里传来的。老婆婆心中好奇,便缓缓走到井边,探头望去。只见井水中有一只金龟,阳光洒在它身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金龟的龟壳上有着奇特的纹路,像是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它的四肢在水中无力地划动着,眼中满是哀求。
老婆婆心中顿生怜悯,她想这金龟或许是有了什么变故才落入井中。她找来一根竹竿,慢慢地伸到井中,轻声说道:“小家伙,别怕,婆婆拉你上来。”金龟似乎听懂了她的话,缓缓地爬向竹竿。老婆婆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把金龟拉了上来。金龟一上岸,就在地上晒起了太阳,似乎是在恢复体力。
老婆婆仔细端详着这只金龟,不禁啧啧称奇。她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神奇的生物。就在这时,金龟突然开口说话了:“老婆婆,谢谢你救了我。我是金龟山的守护者,因被猎人追赶,误落入这井中,若不是你相救,恐怕我早已没了性命。”老婆婆惊讶地捂住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这只金龟竟能通人性。
金龟接着说:“老婆婆,你救了我,我定当涌泉相报。这山中多危险,你若遇到什么难处,可唤我的名字,我叫灵龟子。”说完,金龟缓缓爬向山林,转眼间便消失在树林中。老婆婆望着金龟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她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善举竟有这样的奇遇。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婆婆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老婆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突然,她听到一阵敲门声,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格外清晰。老婆婆心中一惊,这么晚了,会是谁呢?她起身,点燃油灯,慢慢地走向门口。
当她打开门时,只见那只金龟正趴在门口,全身湿漉漉的,金色的龟壳在闪电的映照下散发着诡异的光芒。金龟看到老婆婆,急切地说:“老婆婆,快让我钻进你的肚子里,不然就来不及了。”老婆婆吓得连连后退,她不明白金龟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
金龟见状,连忙解释:“老婆婆,实不相瞒,我本是金龟山的守护灵龟,知晓许多天地机密。近日,我算出你命有一劫,只有让我躲入你腹中,方能避过此劫。这是你我之间的缘分,也是我报答你救命之恩的方式。”老婆婆心中犹豫不决,她一生本分善良,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何会突遭此劫?但金龟的话语又让她不得不信。
在金龟的再三恳求下,老婆婆终于心一横,答应了下来。金龟缓缓爬向老婆婆,逐渐缩小,最后变得如乒乓球大小。老婆婆闭上眼睛,咬紧牙关,感觉到金龟顺着自己的喉咙慢慢滑进肚子里。一种奇异的感觉传遍她的全身,她的肚子渐渐隆起,像是怀了身孕一般。
金龟躲在老婆婆肚子里后,外面暴风雨更加猛烈了。老婆婆回到床上,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自己这一夜将会遭遇什么。渐渐地,她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老婆婆看到自己身处一片黑暗的森林中,四周弥漫着浓浓的雾气。突然,一个黑影向她扑来,她惊恐地大声呼救。就在这时,金龟的声音在她心中响起:“莫怕,老婆婆,有我在。”只见金龟从她肚子里钻出,瞬间变大,金光闪耀,将黑影驱散。老婆婆定睛一看,那黑影竟是一只巨大的厉鬼,长相恐怖,双眼散发着血红色的光芒。
金龟对老婆婆说:“老婆婆,这厉鬼是村中多年前一位冤死之人的怨念所化,它在这山中游荡已久,一直在寻找机会复仇。今夜它察觉到你我之间的联系,便想加害于你。你且站在我身后,不要离开。”老婆婆紧紧跟在金龟身后,心中既害怕又好奇。
金龟与厉鬼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厉鬼张牙舞爪,发出阵阵凄厉的叫声;金龟则灵活地躲避着厉鬼的攻击,不时用它的龟壳抵挡。一时间,黑暗的森林中光芒闪烁,鬼哭神嚎。老婆婆看到金龟为了保护自己奋力抵抗厉鬼,心中满是感动。
经过一番苦战,金龟终于找到了厉鬼的破绽,一口咬住厉鬼的灵魂,将其吞噬。森林中顿时恢复了平静,雾气渐渐消散。金龟走到老婆婆面前,变回原来的大小,爬上她的肩头,说:“老婆婆,如今厉鬼已被除去,你也安全了。待天亮后,我会从你腹中出来,你我这段奇缘也就此结束。”
老婆婆醒来,天已大亮。她感觉肚子不再那么隆起,金龟果然从她肚子里钻了出来,又变回那只金色的小龟。金龟趴在老婆婆的手心,眨了眨眼睛,说:“老婆婆,我要回金龟山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若有需要,我还会再来看你。”说完,金龟跳下老婆婆的手心,缓缓爬向山林,消失在晨雾中。
老婆婆望着金龟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这次经历将成为她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从那以后,老婆婆依旧生活在小山村中,她的故事却在村民口中流传开来。人们都说,善良会有善报,老婆婆的善举不仅救了金龟,也让自己躲过一劫。而那金龟山的秘密,也成为了村民们口中永远的传说,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流传下去,警示着人们要心怀善念,莫做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