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 第184章 欲裁军先论补偿 论税收解释因由

第184章 欲裁军先论补偿 论税收解释因由(2/2)

目录

柳明诚正欲回答,却见柳忱回来了,说是牌票已经派人送过去了。

柳明诚点点头:“你回来的正好,你在衙门实习也有半年了,为父今日便考考你,我朝的财税制度,你来大致说说。”

柳忱进门的时候也听见柳翀的问题了,略一思忖道:“我朝财税主要由正税、商税、专卖税组成。

其中,正税包括农税和丁税,占比超过一半。农税由农户按十五税一的比例缴纳,按时间分为夏税和秋税,夏税一般征收丝、棉、丝织品、大小麦和钱币,秋税收稻、粟、豆类、草等,地域不同,征收种类亦不同,比如望州主要征收的就是小麦、钱币和豆。丁钱数额各地不同,望州是每丁五百文,算是中等。

商税则是三十税一的比例,在岁入总额中占比并不高,大约是两成。

最后就是盐茶铁等专卖税,这部分占比也能达到两到三成。

这三种税中专卖税完全由转运司收取,上交朝廷,农税、商税由县衙收缴,扣除县衙应留的定额外,羡余部分上交至州府,州府以此自行负担辖区内包括官吏薪俸、厢军军费在内的一应开支。

朝廷收入不足时也会从州府调取羡余,称为‘上供’。说是羡余,但其实数额多少全由朝廷来定,不一定只限于‘余’钱,如果朝廷调取的羡余过多,则州府就会入不敷出。”

柳翀还是有些不明白:“那照如此说的话,我朝十五税一的农税比例并不高,为何百姓仍然积贫积弱?”

这个问题柳忱也无法回答,因为在他看来望州百姓日子过得还可以,并不是很贫苦,而其他地方的情况他也不了解。

柳明诚见状接过话头:“忱儿所说只是制度而已,但是现实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就拿正税来说吧,民户在缴纳两税的同时,还要为两税正额缴纳名目繁多的加耗,一般正额一石,加耗数升。

而且,本来两税应在固定地点缴税,但各地衙门往往强迫纳税人把税物送到指定地点上交,称为‘支移’,不愿意支移的,就得支付脚费。如此做法减少了衙门的脚费支出,却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如果农户为了节省运费,在原地把税物换成铜钱带到支移目的地去交税,那在路上还要为铜钱交‘过税’,怎么着都要额外再付一笔钱。有些地方的‘支移’费用数额甚至已与正税数额相差不大,民户相当于要交双倍的正税。

除了‘支移’,有些地方官府还经常按照自身需要,把应缴纳税物,折换成衙门需要之物,称为‘折变’。这‘折变’里面门道就多了,按规定,‘折变’本来应该按照常平价折算,但衙门总是压低民户交的税物价格,抬高折变物的价格。有的地方命令税户将小麦按照每斗二百文折为现钱交纳,比市价高两倍,还有的地方将民户应纳的杂钱折成小麦交纳,小麦市价每斗一百文,官府按每斗五十文折变,如此便多得一倍的小麦。

更有甚者多次‘折变’,比如本应纳现钱,官府却要求折变成绢帛,然后再把绢帛折变成丝绵,再把丝绵折为现钱。这样一来,官府收到的钱经过三次翻倍,已经是原来的八倍以上。而民户需要缴纳的税赋就增加了七倍,这已经超过了民户年收成的三分之一。如此一来,百姓岂能不贫弱?

你们不了解这些倒也不怪你们,因为自我到望州来以后,便废除了所有这些加耗、‘支移’、‘折变’,大小官吏敢有随意征收正税以外其他名目的一律严惩不贷,所以现在望州只有正税、商税,衙门收入不高,还要给朝廷‘上供’,如此一来州衙自然比较穷了。”

柳忱听完以后对父亲无比崇拜、敬仰,但柳翀却有着更多的思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