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水浅王八多(1/2)
经过姜福友的一番“思想工作”,吃饭时曲卓发现郑桂芝对自己的态度完全变了。
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客气,一个劲的给他夹菜,问题也一个接一个的,搞得跟查户口似的。
姜福友吃饭很快,填饱肚子又喝了口水,大模大样的说:“红旗呀,搁我家不用客气。我也不瞒着你,我家老大和老三能当上兵,都是曲部长帮的忙。这是恩情,你叔我记在心里呢。”
“哦~”曲卓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点头。
“既然是实在关系,叔就劝劝你。”姜福友语重心长的说:“要我说呀,你就老老实实的去当兵!你小子有文化,还懂技术,到了部队上,想提干不难。而且呀……”
姜福友压了些声音,神神秘秘的说:“县里工农兵学员的名额,曲部长伸手不那么容易。可部队上他关系硬着呢!
知道为啥叫工农兵学员不?工、农、兵都有名额,能听明白不?”
“爸!”姜玉兰急了:“你咋把卫东哥的路子告诉外人呀!”
“啥外人!你红旗哥是外人吗?”姜福友虎着脸吼:“以后别张口闭口卫东哥卫东哥的。整天哥哥妹妹的像什么话,不知道个害臊……”
郑桂芝帮腔:“你个姑娘家家的,不要名声啦……以后离何卫东远点。”
“妈~”姜玉兰眼圈瞬间红了,眼泪巴巴的委屈的不行。实在气不过,又不敢犟嘴,扔下筷子扭头回自己屋了……
曲卓作为外人,尴尬的恨不得原地消失。
全大队都知道,姜玉兰和何卫东看对眼了。何卫东还总来姜家蹭饭,可见姜家两口子并不反对。
但眼下姜福友两口子的表现,显然是想撮合他和姜玉兰。
而且,姜玉兰很明显的不愿意。
这事儿闹得,简直是把人架在火上烤。
一顿饭吃下来,把曲卓别扭的不行,填饱了肚子赶紧起身告辞……
袁家大队最早时有三十多号知青,后来有人回去就业了,有人因伤因病走了。有人当兵了,还有人拿到推荐名额去了大学。
更多的人实在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在本地娶媳妇或者嫁人,有了自己的小家。
74年曲红旗来的时候,知青点还有十多个人。随后的两年虽然有补充,但离开的更多,现在只剩下八个了。
杨宏斌是沈城的,知青点组长,还是袁家大队三队的副队长。家里没什么背景,不过能说会道挺有心计。虽说手段糙了点,但在眼下这个人心相对单纯的年月,还是很够用的。
马向芳是京城的,刚来时总自认为高人一等,但被杨宏斌收拾了几次,很快就认清现实。收敛起德行假意臣服,憋着劲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
另外,这小子品性多少沾点问题,跟个老娘们似的愿意打听闲事儿扯老婆舌,还总打着中医世家妇科圣手的名头,给大姑娘小媳妇瞧病。
起初大伙见他说的头头是道,还信以为真。后来才发现,孙子就是借机揩油。
李爱国是松原本地的,才十六岁,满脸青春疙瘩痘。原本挺好的一小孩,现在有点被马向芳带坏的趋势。
钟海是沪市人,本名叫钟海晏。总被人恶搞的喊成钟海燕儿,便把“晏”去了,改名叫钟海。会画画,人有点闷,但不坏。
何卫东,跟李爱国一起分下来的。说是吉省省城的,但口音多少带着点京城味儿。又高又帅相貌堂堂,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这小子特别会起高调喊口号,可一到真正出力的时候就没影了。
杨宏斌原本想寻个机会整治他,却发现他很可能有大背景,便息了整人的心思。不过毕竟城府有限,经常忍不住会冒出一两句酸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