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我有一只三足金乌 > 第124章 ”朝堂之上

第124章 ”朝堂之上(1/1)

目录

“殿下,请三思。”韩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试图将李泰从金钱的迷雾中拉回现实,“这些财富,乃是陛下治国安邦之根本,非我等可轻易染指。”

李泰闻言,身体微微一震,仿佛从一场美梦中惊醒。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贪念,眼神逐渐恢复清明。他深知,作为一位有担当的贵族,他必须将这些财富视为国家的命脉,而非个人的玩物。于是,他轻轻点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老师言之有理,本王自当铭记于心。”

然而,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李泰的心却再次被那片金色的海洋所牵引。他秘密召见了韩越,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危险的设想:“老师,如果我们能悄悄分一杯羹……”

韩越闻言,脸色骤变,他万万没想到李泰竟会萌生如此念头。他深知,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玩火自焚,不仅会断送李泰的前程,更可能引发国家的动荡。于是,他严厉地拒绝了李泰的提议,并再次强调了那些钱财的不可触及性。

这一夜,李泰与韩越的对话,如同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月光下悄然上演。而那片金色的海洋,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能够抵御住它诱惑的勇者。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金钱之于韩越,恍若天际流云,轻若无物,却又在急需之时,化作心头一抹挥之不去的愁云。他深知,财富虽非万能,但在权力的游戏中,却是不可或缺的筹码。然而,眼前这堆金银,却如同古老摇椅上的斑驳光影,承载着比朝堂纷争更深重的意义——那是李泰精心编织的政治棋局中的一枚关键棋子,连陛下与朝堂重臣,乃至并肩王都投以异样的目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动辄牵一发而动全身。

韩越心中暗自盘算,这不仅仅是李泰政绩的试金石,更是他通往太子宝座的一条隐秘路径。但转念一想,这些财富虽诱人,终归是大唐的根基,非个人所能轻易撼动。既然如此,何不将目光放得更远,直接瞄准那至高无上的太子之位?到那时,才是真正的海阔天空,无忧无虑。

然而,李泰的心思却似深海暗流,难以捉摸。他向韩越抛出疑问,关于兄长皇位稳固的探讨,实则是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老师,您看我那兄长,皇位看似稳固如磐石,实则暗藏波涛。名正言顺,又有群臣拥戴,为何最终未能稳坐江山?”言下之意,是对自身实力与机遇的深刻质疑。

韩越闻言,心中一凛,连忙提醒李泰慎言,皇家之事,历来讳莫如深,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但李泰的眼中已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他继续道:“即便我此番功成,父皇也未必会立即立我为太子,毕竟,我的三哥李恪,那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始终横亘在前。”

提及李恪,韩越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拥有李氏与隋朝双重血脉的皇子,不仅继承了皇族的尊贵与智慧,更因前隋旧臣的支持而势力庞大。那些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的前朝遗老,无一不是朝中重臣,他们的力量,足以撼动任何一位皇子的命运。再加上李恪自身的才情横溢与李世民的偏爱,使得这场太子之争,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想到这里,韩越不禁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深知李泰的野心与决心,也预见到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血腥。但他更明白,作为李泰的谋士,自己已无法抽身事外,只能默默祈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够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哪怕那道路布满荆棘,也要勇往直前。【创意改写】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仿佛连空气都凝固在了这庄严的朝堂之上,直到韩越的声音,如同破晓前的第一缕曙光,缓缓划破静谧。“殿下心中所愿,几何之数?”他的话语里藏着几分试探,几分敬畏。

“不多不少,正是两千万贯之巨!”李泰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如同晨钟暮鼓,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梦想与现实交织的奇迹。

“哗!”朝堂之上,群臣皆是哗然,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惊愕,又闪烁着贪婪与不甘。仿佛一夜之间,那原本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化作了触手可及的金山银海,仅仅因为一张小小的摇椅——这不仅是摇椅的胜利,更是创意与商业智慧的辉煌篇章。

“一月之期,两千万贯如潮水般涌入国库,我仿佛看到了大唐的春天提前到来!”李泰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他的话语如同春风,瞬间吹散了朝堂上的阴霾。大臣们纷纷瞪大了眼睛,心中震撼难以言表。他们曾以为,这样的财富累积是帝王家的专属,却未曾料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创新,竟能如此翻天覆地。

在群臣的惊叹声中,李世民的笑声如同雷鸣般响彻大殿,他的笑声里既有对爱子成就的欣慰,更有对大唐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哈哈哈!吾儿魏王,真乃朕之福星,一月之间,竟能让国库充盈至此!”他的目光闪烁着睿智与决心,“朕要亲自为魏王撰写功勋,赐予世间罕见的奖赏,以彰其功!”

两千万贯,这个数字在大唐的国库中虽非天文,但在此时的背景下,它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李世民心中那关于“先王之治,人人小康”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起来。他深知,这不仅仅是财富的累积,更是民心所向,国家强盛的预兆。

然而,李世民的内心也并非全然无忧。回忆起不久前为购买苏云手中的乌木而一掷千金,那笔庞大的支出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那更像是他个人的慷慨解囊,而非国库的正式支出,这让他隐隐担忧起未来的不确定性。他害怕,当大唐真的面临紧急关头,若自己无法及时伸出援手,那将是何等的讽刺与悲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