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福金山失陷(2/2)
第一旅与第二旅各辖三个团,每团下设三个营,每营约400至500人,总体旅级兵员稳定在6000人左右。
扩编的重点放在师部直属部队——包括装甲总队、机动总队、工兵总队、通讯队、侦查组及后勤部队。
通过加厚这些支撑性力量,模范师的快速反应和多线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包国维的战略思路很明确,模范师的扩军不是为了量,而是为了效。
他曾在全体军官会议上明确说道,“我们的将校大多不是军校出身,基层指挥官也多是实战打出来的经验,盲目扩员,只会让指挥链失控、战斗力走下坡。”
他要的是狼群战术——各单位保持适度编制,灵活高效,单独作战不弱,联合出击更强。
用及时有效的通讯、配合与支援体系,组成一支能吞能吐、能守能攻的狼群部队。
八十八师前锋团提前设好了埋伏圈,让实力最强的模范师的两个营去扎紧口袋,
当日军大队进入伏击圈后,88师立时发起突袭,打得山路上的日军措手不及,
前军冲不动,后军挤不上。短短一刻钟,日军死伤过百,一度试图反扑,却陷入了模范师的火力网中
迂回的日军部队察觉到突袭失败便准备后撤,但是一番拉扯后却发现后方的退路早已经被封死,
模范师与八十八师在山林中优势极大,将迂回的日军大队围住一顿胖揍,打了个堪称经典漂亮的伏击战,
而后该部日军苦战到深夜,借着夜色的掩护仓皇突围了上百名残兵。
突袭失败的消息,是在黎明时分送到第十三师团团长荻洲立兵手中的。
他坐在后方指挥部内,身前的地图上还插着几枚红蓝小旗,那代表着日军推进方向与守军的主要阵地。可在福金山主峰上,那面红旗始终没有动。
“一个大队,就只剩下百余人?”,荻洲立兵瞪着报告,语气里压抑着怒火。
周遭的部下们迟疑着回道:“同盟军在福金山经营了许久,对于我们来说福金山地形完全陌生……”
荻洲立兵没有说话,他放下电文,默默走到门外的观察哨上。
远处福金山的轮廓被渐渐出来的日头照亮,山顶上,依旧能看见同盟军的工事轮廓,像一道横在山脊上的黑线,坚硬、固执,咬着这条关键的交通命脉不放。
他知道,必须破局了。
十三师团正面进攻已持续近一周,炮火、空袭、步兵强攻轮番上阵,七十一军防线多处塌陷,却又总能被快速填补。
每次看似突破的进展,最后都变成了阵地前的尸堆。
“向东久迩宫殿下请求增援吧。”,荻洲终于开口,语气干涩。
两日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调动至福金山战线。
日本兵力瞬间翻倍,第13、第16师团联手,从三个方向对福金山发起全面攻击,炮火密度几乎覆盖整个山体。
日军重炮轮番轰击,将山顶上的树木削成焦木桩,整个阵地被炸得坑坑洼洼。
七十一军伤亡惨重无比,尤其是日军主攻的主峰阵地,那是三十六师的防区,三十六师几乎伤亡殆尽。
但防御主官宋锡炼并未惊慌,因为他早就知道,福金山根本不会有援军。
节节抵抗,是当时第五战区的基本作战原则,防守没有救兵,只有时间表,部队接到命令时,便已知晓自己的任务不是守住,而是拖住。
只要完成了时间限制便可以合理后撤。
宋锡炼站在第36师的指挥所里,看着山下黑压压的新一波攻势,他脸色沉着,却没有多说话,只淡淡交代一句,
“准备撤。”
他知道,在福金山一带拖住了日军十天时间,已经是极限。
福金山从第一炮响起,到第十天的清晨,阵地上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仍在坚持。
他们分散在被削平的山脊后,靠着沙袋和尸体堆出来的火力点,一边还击一边等待哨声。
那是撤退信号。
——嘟——
富金山守军全线撤离,向小捷陵一线转移。模范师掩护退却,一边打阻击,一边回防固始。
福金山最终被日军占据,但他们花了整整十天,死伤了,打下来的是一堆焦土。
战报送至武城前线总指挥部时,最高统帅批了两字:“忠勇。”
在模范师第五团部里,团长陈冲只沉默了一会儿,对身边的作战参谋王旭东说道:“把牺牲的弟兄们的名单和尸体整理好,送回郑城。”
王旭东愣了一下,小声问:“战报不写胜利么?”
陈冲摇头:“咱们拿命换来的阵地,他们说丢了,那就是丢了。但这些弟兄们不是白死的。我们要记得。”
黄昏,富金山已成一片死寂。日军的军旗下,尘土与血色混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