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 第301章 日军的应对

第301章 日军的应对(1/2)

目录

兰封以西的大平原上,枪声整整响了一个时辰,从凌晨延续至拂晓,断断续续,像打在土地上的闷雷。

有时密集如雨,有时又短促如刀,夹着南风一路传进原野尽头的每一户人家。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浓雾在炮火散去的余热中逐渐褪去,这才终于寂静下来。

兰封西的各处村庄都不大,散布在田野阡陌之间,屋舍错落。

当第一缕天光透过瓦缝时,东湾村、西刘庄、后大营几个村头的老汉,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院门,探出半个脑袋。

有的拄着烟杆,有的扯着棉袄衣领,有的牵着半人高的黄狗,一步步往前走,眼神死死盯着村口的土路与庄稼地。

他们不说话,甚至不敢咳嗽,就那么盯着,看有没有熟悉的军靴或是带着刺刀的人影从远处的树林或断垣中走出。

可什么都没有。

只见天光清浅,冷风吹芦苇翻起一片银边,远处田埂上有几只躲了一夜的野鸡扑棱棱飞起,水渠边只剩昨晚炮火烧焦的苇根在风中瑟瑟。

确认四周无兵无火,无人影潜伏,也没有哨声枪声。

人们才陆陆续续出来。

有人扛着锄头,有人抬出犁,有人牵出早早饿得直叫唤的驴车。有婆娘将晾了一夜的衣裳从炕上掸了掸,孩子从褥堆里揉着眼睛走出来,跟着爹去了地头。

今年回春早,地气提前回暖,各村地主早早拉着佃户们出门。

春耕不能等,仗打归仗打,地还得种。

中原百姓向来如此,抗压极强,哪怕昨夜头顶上响的是步枪、掷弹筒、歪把子的火力网,只要家还没塌,地还没烧,便没人愿意把田给荒了。

锄头落地的“咚咚”声,在田间此起彼伏,麻雀从地头跳到埂上,远处的黄牛低头咀嚼着一夜风干的草根,天色彻底放亮,地气已然蒸腾。

就在这平静里,有人忽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低头,神情茫然。

脚下的泥土,在微微震动。

一开始只是细微的——像地底有虫蠕动,又像哪家大户赶牛车过土桥。

可那震动并未散去,反而一波接一波,越来越实,越来越重,从土鞋底下一点点传来,如鼓点起伏。

“恁……听见了吗?”有人开口,声音却止在半空。

十几名农人陆续停下锄头,直起腰,抬头,顺着震动传来的方向望去。

风不大,地却在颤。他们的目光一寸寸穿过薄雾、土埂与柳排,终于,在那片被昨夜炮火犁过的麦田边上——

一个脑袋,突兀地从雾气里冒了出来。

那是个男人,戴着头盔,脸上模糊看不清楚,

再往前一进,那脑袋下方的脖子、胸膛也显现出来——可腰部以下却看不见了,像是整个人被埋进了地里。

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不是埋人,是骑在什么铁家伙里。

那铁家伙黑黢黢的,车头低矮,正好与地平线齐平,铁皮上粘着泥,前头一根粗短的炮管正朝斜前方微微上扬。

履带碾过田垄,压得泥浆翻滚,发出一种金属揉碎土壤的沉响。

那男人身后,陆陆续续又冒出了第二辆、第三辆……整整十几辆钢铁怪物,一路从黄泛区方向隆隆而来。

村民们已站起身来,个个神情凝固,手中农具却忘了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