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接风宴(1/2)
第364章接风宴
随着大都督陆逊引领着残余的一万败军缓缓踏入西城门,公子孙和等人瞠目结舌,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心如刀绞。
那位曾经风度翩翩、智勇双全,令敌军闻风丧胆的陆大都督,此刻却如同换了个人一般,满身狼狈,神色黯然,宛如一名败走麦城的将领。
他的战马亦是疲惫不堪,浑身汗水涔涔,仿佛刚从生死边缘挣扎而回,每一声喘息都透露出无尽的疲惫。
陆逊艰难地下马,脚步踉跄,几经努力才稳住身形。他手中的长剑紧握不放,那冰冷的剑柄此刻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仿佛只有这柄剑才能证明他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他的脸上写满了挫败与沮丧,然而,在那深邃的眼眸中,却仍有一丝不屈的光芒在闪烁,那是他身为东吴将领的骄傲与坚韧。
他深知,这场败仗对他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几乎将他从云端击落至尘埃。但他更明白,作为东吴的栋梁之材,他不能就此倒下,不能让自己的意志被这场败仗所摧毁。
他缓缓走进城中,背后的城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仿佛是将外界的耻辱和失败都隔绝在外,为他保留最后一丝尊严。
孙和见状,急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扶住陆逊的双臂,声音中充满了关切与安慰:“大都督,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须太过执念。如今已进入临淄城内,安全无虞。我已吩咐人设宴,为大都督接风洗尘。”
陆逊强作精神,点了点头,心中却焦急万分,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将军的战船队伍回来没有?”
孙和闻言,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道:“怎么?你们不在一起?”言下之意,你们一起出战,他回没回来,你会不知道?
陆逊自然明白孙和的言下之意,他苦笑一声,解释道:“大将军的战船确实给我军解了围,帮了大忙。然而,司马懿那厮卑鄙至极,竟然用投石车抛掷石块和装满火油的陶罐来对付大将军的战船。战船不得已而撤退,中途还靠岸救了我麾下的弓箭手。副将周邵和鲁淑不见踪影,八成是被汉魏联军生擒活捉了去。我只好率领剩下的骑军,撤回临淄城。”
孙和闻言,心中一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大都督放心,此时大将军的战船应该还在路上。我现在就派人前往北城门迎接他们。大都督和众将士辛苦了,先饮宴歇息一下。”
陆逊点了点头,率领麾下的将领跟随孙和前往公子府饮宴。
孙和则立即对身旁的吴奋下令,由他亲率三万士卒出城,前往北城门接应大将军诸葛瑾的人马进城。
此时,司马懿率领剩余的步卒押运着攻城器具,缓慢地向临淄城进发。而魏延等将领则率领麾下的兵马,在距离临淄城南城门外三里处安营扎寨,静等司马懿的人马到来。
因此,诸葛瑾的战船在淄河中顺流而下,犹如一支疲惫之师,没有任何阻拦而平安到达临淄城外的水域。
然而,这些曾经威风凛凛、坚不可摧的水上堡垒,此刻却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船板被投石车抛掷的巨石砸得破碎不堪,有的地方还残留着焦黑的痕迹,那是火油与火焰肆虐后的见证。
战船上的旌旗,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鲜艳,被烟火熏得乌黑,无力地垂挂在旗杆上,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战败的哀伤。
船上的将士们,一个个衣衫褴褛,满面尘土,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沮丧。他们或站或坐,有的低头沉默不语,有的望着远方发呆出神。
昔日的英勇与豪情,此刻已被无尽的失落所取代。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仿佛这场战败是他们无法抹去的耻辱。
诸葛瑾站在旗舰的甲板上,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孤独。他的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