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孙和中伏(1/2)
两军列阵完毕,那场面仿若即将爆发的火山,暗藏着无尽的杀机与紧张。吴军这边,孙和居中而立,他身着华丽的战甲,头戴金盔,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与傲气。
左边是大将军诸葛瑾和扬武将军吴奋,诸葛瑾神色沉稳,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果敢,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吴奋则一脸坚毅,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右边是大都督陆逊和谋士陆瑁,陆逊气宇轩昂,身上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陆瑁则眉头微皱,目光在汉军阵中扫视,思索着应对之策。
三位副将甘瑰、诸葛恪和薛珝各自率领两万骑兵,那骑兵们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动,马蹄声整齐而有力,随时准备向对面的司马懿发起冲锋,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斗志与杀意。
汉军这边,司马懿居中,他骑在战马上,身姿挺拔,眼神深邃而冷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旁边是副将司马昭,他年轻气盛,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此时汉军人数不足五万,但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而文钦和陈泰已经率军在山谷的出口处埋伏好,他们如隐藏在暗处的猛兽,等待着最佳时机给予吴军致命一击。
孙和见对方兵少将寡,心中不免生出一丝轻视。于是在亲卫队的护卫下,他大摇大摆地上前,那步伐仿佛带着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慢。
司马懿见状,也在亲卫队的护卫下,不亢不卑地上前,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与慌乱。两人在相距一箭之地处停了下来,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一场唇枪舌剑即将展开。
司马懿冷笑一声,那声音如寒夜中的冷风,带着刺骨的寒意,他大声道:“来者莫非是东吴三公子孙和?你不在建业城享福,来到我大汉青州,是何道理?”那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是对孙和的一种挑衅。
孙和闻言,暗道:司马老贼这是要跟我理论个是非对错吗?他冷哼一声,那声音如炸雷般在阵前响起,厉声道:“司马老贼,你还有脸来问我,你本是魏臣,如今屈膝投降于大汉,帮助大汉来攻打我东吴,是何道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屑。
司马懿笑道:“大汉本为正统,我归附大汉,正是归附正统,有何不可?反观你父亲孙权,孙坚父子本是汉臣,孙策和孙权却叛汉自立,只要你放下兵器,投降我大汉,大汉自会既往不咎。”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嘲讽与自信。
孙和反驳道:“天下自古以来为有德者居之,汉朝传至汉献帝,气数已尽,我父王承继兄业有何不可?你若投降我东吴,职位当在大都督之上,你可愿意?”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挑衅的光芒。
司马懿大笑道:“我大汉兵强马壮,东吴败亡只是早晚而已,竖子不识兴衰,反而劝我舍弃强盛的大汉而投降即将败亡的东吴,岂不令人贻笑大方?”他的笑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仿佛是对孙和的一种蔑视。
孙和被司马懿的话激得勃然大怒,他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大喝道:“司马老贼,你既然说我东吴即将败亡,我就先抓住你祭旗,然后再攻入洛阳,生擒大汉天子,看你还有何话说?”
说罢挥舞马鞭向前一指,那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大声道:“兄弟们,给我冲啊!”
副将甘瑰、诸葛恪和薛珝闻言,立即率领麾下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司马懿狂奔而去。那骑兵们如黑色的旋风般席卷而来,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司马懿在亲卫队保护下,由司马昭率领麾下四万骑军断后,直奔山谷中而去。司马懿暗喜:看来激将法奏效了,孙和这小子还是太嫩了,跟我玩这一套,老子玩这一套时,你还在玩泥巴呢!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孙和身旁的诸葛瑾和陆逊见状,忙道:“公子,司马懿这是故意激怒我们,其目的是引诱我军进入山谷,我们不可上当啊!”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担忧。
孙和闻言顿时清醒过来,心中暗叫不好,忙道:“不好,我们中计了,赶紧鸣金收兵!”他的脸色变得煞白,眼神中充满了懊悔与恐惧。
此时副将甘瑰、诸葛恪和薛珝率领的骑军如一阵风似地紧跟着司马懿的人马奔入山谷之中。那山谷两侧的高山如巨兽般矗立着,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