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程程聪明又苦命,赵公子有钱真任性!(1/2)
午后。
一支车队缓缓驶入,京海下湾发电厂施工现场。
上午才忙完惠龙能源公司成立仪式的赵瑞龙,又在公司总经理冯正霆的陪同下,来视察发电厂的施工情况。
这座一期就计划安装两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日均发电量2700万千瓦时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原本是由苏金义的临江新义集团,与京海电力公司合资共建。
计划一期建成以后,每小时可供电超110万千瓦时,可满足京海市上百万户家庭每日用电需求,极大缓解京海市的电力紧缺问题,用电高峰期也不至于对农村地区拉闸限电。
为了能有足够的煤炭可供持续稳定发电,除了建设可存放百万吨燃煤的堆料场,还不惜巨资在海边建一座可供多艘万吨级货轮靠泊供煤的码头。
然而……
这个关系到京海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省级重大项目,前期项目申报、环保审批、征地拆迁等都十分顺利。
谁也没想到,发电厂一期工程才刚开工没多久,临江省就刮起了教育整顿风暴,首富苏金义出逃、他的新义集团也破产清算,工程险些因此停工。
好在关键时刻,惠龙集团携巨资参与了破产清算,经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后,接手了该项目,确保工程能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日夜不停的繁忙施工。
如今惠龙能源公司正式成立,在第一座风力发电场开建之前,下湾这座发电厂,自然是赵瑞龙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烈日炎炎之下。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工地,依然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从中巴车下来的赵瑞龙,瞬间就感觉像是走进了桑拿房,热浪扑面而来。
扫了一眼眼前一群,头戴白色和红色安全帽的工程管理、施工监理和安全技术人员。
一个个虽然早就热得汗流浃背,但还是笑容满面、热情似火的站成一排列队欢迎。
副驾驶下来的钟小艾,原本还想从包里拿出遮阳伞,给赵瑞龙撑伞遮阳。
但一看他的脸色突然不对劲,就当即放弃了,把手从挎包挪开。
“这个项目,施工方的项目经理是谁?”
“程程,程经理。”
赵瑞龙眉头一皱。
程程?
这可是个可怜的女人啊!
记得狂飙原剧中,她出生农村,却名校毕业。
进了京海建工集团后深受陈泰喜欢,替陈泰坐牢三年。
跟高启强的金牌杀手“老默”陈金默,是同一天出狱,重回京海建工集团后深得陈泰信任。
在原剧中,她于2006年,因为莽村的项目和高启强夺权不成,栽赃陷害失败后,在离开京海的船上,被老默逼着跳海自尽。
而在这之前,她还好像还被嚣张跋扈,骂高启强是个臭卖鱼的李宏伟给侮辱了。
李宏伟最终也被影迷戏称“冻鱼战神”的高启盛,在绑架青华区书纪孟德海女儿孟钰的当晚砸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如今自己穿越而来,汉东那边的剧情发展走向,已经出现不小变化,许多人的命运都有了明显转变。
不过在临江省京海市这边,除了二叔赵立冬,在自己影响下,不再沉迷搞钱,开始一心求进步,其他人的命运还变化不大。
高启盛的生意,依然还是以卖小灵通为主,只是多了跟自己合作卖mp3,以及开连锁网吧。
高启强娶了陈书婷,拜了陈泰为干爹,一边在京海建工集团努力打拼,一边经营着白金瀚会所等灰色生意,当着他的京海地下大佬。
原剧里悲剧收场的苦命女人程程,现在也还在建工集团里上班,而且也是深得陈泰信任,能当下湾发电厂的项目经理。
“那她人呢?”
“听说赵总您要来工地视察,她带人去买西瓜饮料了,应该很快就会回来。”
“叫她要买就多买点,让工地上所有人都能吃西瓜喝饮料。”
说着,赵瑞龙抬眸看了看,那些头顶烈日,忙碌不已的农民工。
“为什么这么热的天,工人们都不午休忙着施工,防暑措施做到位了吗?高温补贴都有发吗?”
这两个问题,顿时让不少人都懵逼了。
花钱雇这些农村来的民工干活,能给他们按时结算工钱就不错了。
还需要考虑他们会不会中暑?
高温补贴,又是什么东西?有这必要吗?
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比工地上干活更热更累,挣钱还没工地多,不也照样干得好好的?
众人愣了好一会儿,才有人举手说道:
“赵总,咱们食堂每天都熬了绿豆汤,免费给大家喝,项目部还备了不少藿香正气水。”
“而且工人们上工地干活,都用大水壶,带足了水,各个班组也不是一直干活,还是会有休息的时候。”
赵瑞龙追问道:“那项目部有给大家发高温补贴吗?”
“呃……这倒没有,也没听说要发补贴。”
赵瑞龙没有吭声,接过冯正霆递来的安全帽戴上,便往工地内走去。
在这2001年的龙国,别说给工地上的农民工发高温补贴了,很多人在工厂里上班,连劳动合同都没有。
上班多久、工资多少、奖金多少,基本都是口头约定,还动不动就要被扣钱罚款,买社保就更是想都别想。
因为太多太多农村青壮年,为了能多挣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这便导致劳动人民完全没有议价权。
反正你干不了的活,有的是人愿意干。
有技术有文化的人才不好找,但没文化有劳力的青壮多得是。
所以赵瑞龙也没指望,京海建工集团能给工人们发高温补贴。
今天这一趟来,主要还是看看发电厂施工进度和安全作业情况。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瑞龙当然知道,建筑工地因为人员密集、作业复杂,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不管多么强调安全生产,也无论怎么进行安全教育、安全防范,但每年依然有大量事故发生,死伤上千人。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本以为经济更落后、安全意识更淡薄,针对高空坠落、土方坍塌、起重伤害,这三大工地事故顽疾的防范会更不到位。
然而走走停停,看了好一阵,赵瑞龙发现程程这个项目经理,当得还挺称职。
在高处施工的人员,都戴着安全帽、佩戴了安全带,没有人光着膀子干活,而且每隔一段距离,还挂了防坠安全网。
而且高处作业中所用的各种物料,也没看到堆放在边沿或洞口附近,不至于稍有不慎,就导致一些物料从高空坠下,砸伤砸死人员。
走在工地上,随处可见各种警戒线、警示标语,也没有看到线缆杂乱,设备和材料凌乱摆放,坑底作业的,都有一系列的加固防坍塌装置。
今天这趟视察,可是临时起意来的,出发前才通知。
哪怕效率再高,也不可能不到半小时,就把各种安全措施弄到位。
所以足以证明,程程是真用心在管好这个项目。
不过想想也是。
她可是九十年代,少有的名牌大学高材生。
显然不可能仅仅只是靠学历,就能深得陈泰的信任。
必然是因为她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出色的管理能力。
即便在防止扬尘、生活区管理等方面,还有所不足。
但这也是当前国情所决定的。
就像没人会主动给建筑工人发高温补贴。
自然也不会在乎工地施工,会不会给周边造成噪音和尘土污染。
毕竟现在的相关法律法规,都还没那么严格和细致,更别说监管执行了。
法无禁止即自由!
法律都没有明文要求的,又有多少人会主动作为?
比如现在龙国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就没有规定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
所以工地自然也就不会修个水坑,或花钱建个冲洗装置,甚至安排专人,将出工地的车辆冲洗干净。
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没有要求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