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暮雪孤翁悲离歌 > 第383章 青石板上童真驻,黄土路边稚梦稠

第383章 青石板上童真驻,黄土路边稚梦稠(2/2)

目录

这些作品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虽然每一颗都独立存在,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却绽放出了绚烂夺目的光芒。它们在这略显简陋的校园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人驻足欣赏。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孩子们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是他们内心丰富多彩的奇妙世界的真实写照。

没想到,四个孩子在学校里惊喜地见到了姑姑张悦和姑父林晓峰,他们亲切地和孩子们打着招呼。

上课铃清脆地响了起来,老师迈着轻盈如风的步伐走进教室。老师的脸上洋溢着亲切而温暖的笑容,声音柔和且富有感染力,开始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讲解新知识。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一双双明亮如星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室里安静得仿佛能听到针落地的细微声音,只有老师的讲解声和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美妙动听的乐章。

课间休息的铃声一响,孩子们如同脱缰的小马驹,在宽广的操场上尽情地玩耍。有的欢快地跳绳,绳子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迷人的弧线;有的灵活地踢毽子,毽子在他们的脚尖上下翻飞,如同灵动的小鸟;还有的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欢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学校门口的大槐树下,福宝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块皱巴巴的蓝花手帕,细心且认真地分给弟妹们。晨风轻轻拂过,掀起他那打着补丁的旧棉袄,露出里面同样补丁摞补丁的毛衣。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又从书包里摸出奶奶给的玉米饼,小心地掰成四块,说道:“先垫垫肚子,中午咱们就有新课本了。”禄宝咬着饼,嘴里含糊不清地问:“哥,新老师会不会像刘爷爷那样凶?”福宝咽下饼渣,拍着弟弟的肩膀,坚定有力地说:“别怕,有我呢!”

教室里传来此起彼伏、清脆悦耳的读书声,孩子们踩着布满青苔的青石板台阶往教室跑去。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在课桌上投下铜钱般大小、圆圆亮亮的光斑。福宝把算盘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忽然发现暖晴的辫子散了,几缕发丝在风里轻轻摇晃。他慌忙翻书包找出奶奶给的红头绳,说道:“等下我帮你扎,保证比奶奶扎的还好看!”

放学的钟声悠悠地响起,仿佛是在催促着孩子们回家。随着这悠扬的钟声,众多学生们纷纷从教室里涌出,如同潮水一般,迅速而有序地排起了长队。

队伍中,暖晴的红头绳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竟然系在了阳宝的书包带上。这红头绳就像一条红色的丝带,将两个孩子的书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禄宝的裤脚沾满了苍耳,这些小小的刺球仿佛是在他玩耍时偷偷沾上的。他一边走,一边还不时地用手去拨弄那些苍耳,似乎对它们充满了好奇。

福宝的算盘则显得有些特别,仔细一看,原来上面少了两颗珠子。这两颗珠子的缺失,让福宝的算盘看起来有些残缺不全,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依然兴高采烈地和同学们谈笑风生。

尽管有些小状况,但孩子们的笑声却比清晨的喜鹊还要清脆悦耳。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能穿透云层,直达天际。这欢快的笑声,不仅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也惊得路边正在吃草的小羊羔们,纷纷蹦跳着躲进了灌木丛中。

李秀婆婆站在院门口远远望着,夕阳给孩子们镀上了一层温暖柔和的金边。她看着福宝走在最前头的身影,忽然发现孙子的个头似乎高了些,背也挺得更直了。这时,李秀公公也从田里劳作归来,他扛着锄头,脸上洋溢着欣慰满足的笑容。孩子们的影子在黄土路上拉得老长,像一棵棵正在拔节生长的小树苗,在春风里尽情地舒展着筋骨。老人眼角的皱纹漾成了灿烂的菊花,伸手接住跑过来的阳宝,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她不禁想起清晨那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

八十年代的小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那片绿油油的麦田,那座陈旧的学校,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上学的路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孩子们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书包也是破旧的,但他们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学校的设施简陋,教室里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知识。课间的游戏简单而快乐,跳绳、踢毽子就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放学回家,没有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们结伴而行,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时候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