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秦卫国的关照(2/2)
秦卫国的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门高大而厚重,朱红色的漆皮虽然有些斑驳,但却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韵味。门上的铜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轻轻一敲,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走进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庭院里铺着整齐的青石板,石板之间的缝隙里长出了一些嫩绿的青苔。院子的四周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欲滴的牡丹,有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高大挺拔的松柏。这些花草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
这座四合院的位置坐落在繁华的帝都市中心,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段这样的院子显得格外珍贵。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价值连城,而这套院子的价格已经难以用金钱来估量了。这样的院子可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能住在这的要么就是身份显赫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要么就是祖上蒙荫传下来的。秦卫国就属于后者。
他的祖上从清朝开始就是富足一方的商贾,在那个时代,他们家族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勤劳的双手,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们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意,从丝绸、茶叶到瓷器、药材,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也越来越多,他们修建了豪华的府邸,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产。到了秦卫国父亲这一辈,家族开始发生了转变。他的父亲自幼饱读诗书,对文学和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弃商从文,投身于教育事业。在他的努力下,家里出了好几位了不起的学者。这些学者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才留下了这套祖宅,让秦卫国他们一家人能够继续在这里生活。
林一和乔迪迪二人在梁博文的带领下走进了秦家那宽敞而又布置得典雅大气的客厅。踏入客厅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萦绕在众人鼻尖,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韵味。林一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精美的青花瓷瓶摆在角落,瓶中插着几枝盛开的梅花,为这略显庄重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
林一他一进来,目光便迅速扫向客厅的沙发区域,只见秦卫国正端坐在主位上,身旁围着几位他从未见过的人。他们围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桌旁,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茶壶中不断冒出袅袅热气,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秦卫国和那几位陌生人一边轻轻晃动着手中的茶杯,欣赏着杯中茶汤的色泽,一边兴致勃勃地聊着天,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
这些人察觉到有人走进客厅,纷纷停下交谈,把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这边。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审视。
梁博文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微微欠身,恭敬地开口说道:“师父,林一他们来了。”平时在外面的社交场合或者工作环境中,梁博文都是毕恭毕敬地称呼秦卫国的职务,或者亲切地叫一声“秦老”,以彰显对长辈的尊重。然而,在秦卫国的家中这种私下的场合里,他更愿意用“师父”这个称呼,因为这个称呼里蕴含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是一种更为亲密和温暖的情感纽带。
秦卫国听到梁博文的声音,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让人感觉无比温暖。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来,伸出双手,热情地招呼道:“哈哈哈,小林来啦!来,快过来坐。”说着,还特意指了指自己旁边的空位,眼神中满是欢迎和期待。
“秦老,好久不见!初次登门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林一十分恭敬的说道。
“你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呀!下次可别这样了,要不我就告诉你老师。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各个地方台的领导,刚好他们几个都是来帝都开会,恰好今天没事我就让他们来家里坐坐。”秦卫国把在座的其余几人分别给林一做了介绍。
林一可不笨,他的脑子转得飞快,在秦卫国那一番话落音的瞬间,就如醍醐灌顶般明白了老人家的一片好意。秦卫国,那可是在这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物,人脉资源就像一张巨大而又细密的网,遍布各个角落。
这位老人家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实则是在利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默默地为林一铺就一条平坦的道路。想象一下,那几家地方台,平日里在行业中也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存在。他们和秦卫国或多或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业务上的往来,或是人情上的亏欠。
当林一以秦卫国的关系为依托,与这几家地方台开展商务合作的时候,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那些地方台的负责人,在见到林一的那一刻,心里自然会多了几分重视。他们会想到秦卫国的面子,会考虑到与秦卫国之间的交情。在合作的过程中,原本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刁难和阻碍,都会因为这层关系而烟消云散。
而且,为了能讨好秦卫国,这些地方台说不定还会主动地为林一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他们会把一些优质的项目优先推荐给林一,会在资源分配上向林一倾斜。林一就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