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2/2)
我紧紧盯着梅卫道,只见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渴望,那眼神就跟饿狼看到肉似的,不过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很快就被他那故作正经的表情给掩盖住了。
他连忙摆手,扯着嗓子大声喊道:“荒唐!陛下此举实在荒唐,臣乃朝廷命官,深受皇恩,怎可与倭寇女子有瓜葛,这成何体统!”
我心里暗笑:哼,就知道你这家伙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要得很,还在这儿装模作样。
这时候,太子戴寿宁站了出来,不慌不忙,恭敬地行了个礼说:“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可以从长计议。言官们也是出于对国事的关心,父皇不妨听听大家的意见,再做定夺,以免伤了朝堂和气。”我看了看太子,心里暗自点头,这孩子越来越稳重了,懂得顾全大局,以后肯定能成大事。
左丞相刘文海也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言官们的谏言虽然有些过激,但也是为了国家着想。这两个倭寇女子的安置问题,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不可草率行事。”
右丞相俞法晨则是淡定的站在一旁,他更像是在看我的笑话。
我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沉思了片刻。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这事儿不能就这么轻易地过去了。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这些言官,平日里就喜欢挑我的刺儿,这次非得让他们知道,我这个皇帝可不是好惹的。
我坐直身子,眼神威严地扫视着朝堂,大声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说,那这事儿就暂且放下。但朕还是那句话,朕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理国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那两个倭寇女子,朕也不会随意处置,会安排得妥妥当当。至于言官们,以后进谏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别再无端揣测朕的行为,要是再这么胡搅蛮缠,休怪朕不客气!”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退朝之后,我满心郁卒,那些言官的聒噪还在耳边嗡嗡回响,搅得我心烦意乱。梅卫道那副义正言辞却又暗藏算计的模样,黄源捧着联名奏折时那副志得意满的嘴脸,越想越让我火冒三丈。
这时候,我心里只想着能找个地方静静,便不自觉地朝着贤妃高氏的寝宫走去。
刚踏入寝宫的门槛,一阵清幽的花香便萦绕过来,让人瞬间放松了几分。只见贤妃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纤细的腰肢,裙摆如流云般散开。
她的妆容清新淡雅,眉眼含情,嘴角带着一抹温婉的笑意,袅袅婷婷地朝我走来,那模样,恰似一朵盛开在春日里的桃花,柔美动人。
贤妃见我脸色阴沉,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却也没有立刻追问,只是轻柔地挽起我的手臂,将我引到榻前坐下。
她移步到桌旁,素手轻抬,为我沏上一盏热茶。热气裹挟着茶香缓缓升腾,为这略显沉闷的气氛添了几分暖意。
我接过茶盏,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却没能驱散我心头的阴霾。
忍不住长叹一声,我将朝堂上发生的种种一五一十地讲给贤妃听,从梅卫道跳出来指责我带倭寇女子南巡失了国体,到他把兰溪郡春雨延迟的锅扣在我头上,说我德行有亏,再到黄源带着那所谓的百人联名奏折耀武扬威,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语气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愤懑。
贤妃听得认真,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始终安静地陪着我。
待我讲完,她轻轻一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心头的寒意。
她又为我添了些茶,声音轻柔却又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陛下,臣妾觉得,言官求名,这是古已有之的事儿。他们就盼着借着进谏一些大事儿,彰显自己的正直和忠诚,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声。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往后啊,得习惯和这群人打交道。”
我眉头紧皱,满脸不解地看向贤妃:“难道就任由他们这般胡言乱语、无端指责?我所做的一切,哪一件不是为了大理国,为了百姓?他们却只知道挑刺儿,实在是可恶!”说着,我忍不住拍了下桌子,茶水都跟着晃了晃。
贤妃轻轻握住我的手,眼里满是理解与关切:“陛下莫要动怒,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得。臣妾明白陛下的苦心,可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人心更是难测。言官们这么做,虽说惹人厌烦,但也并非毫无益处。他们的谏言,有时候虽然言辞激烈,但也能从侧面提醒陛下,做事要更加谨慎周全。陛下不妨把他们的话当作一种督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既能显出陛下的大度和圣明,又能让朝堂上下看到陛下一心为国的决心。”
我沉思片刻,觉得贤妃所言在理,可一想到梅卫道那虚伪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吐槽:“那梅卫道,简直虚伪透顶。我一说赏他一个女倭寇,他眼里的渴望都快溢出来了,嘴上却还喊着荒唐,真是让人作呕。”
贤妃掩嘴轻笑,笑声如银铃般清脆:“陛下洞察人心,自然能看穿他的心思。这世间之人,大多如此,心里藏着私心,表面上却要装作一副清高的样子。陛下又何必跟他这般计较,平白失了自己的风度。”
我点了点头,心中的烦闷已然消散了大半。看着眼前温柔聪慧的贤妃,只觉如沐春风,感慨道:“还是爱妃懂我,能为我排忧解难。有你在我身边,真是我的福气。”
贤妃微微福身,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陛下谬赞了,臣妾不过是实话实说。能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