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2/2)
这场和天竺的战争,可不单单是对我军实力的检验,更是对我这个君主治理能力的大考。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带着大理走向繁荣昌盛。要是连这点事儿都处理不好,往后还怎么让百姓信服,怎么守住这大好江山呢?
天色渐渐暗下来,林墨告退之后,我一个人坐在御书房,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色。
这场战争,我不仅要赢,还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整顿朝纲,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不敢再轻举妄动。等明天,我就把大臣们都召集起来,好好商议应对的办法,绝不能让这场战争成为大理走向衰败的开始,我定要让大理在这场风雨中屹立不倒,愈发强盛!
翌日天色尚早,熹微的晨光才刚刚穿透雕花窗棂,我便已起身,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大朝。以往大朝,我总是行事果决、直奔主题,可今天,我却打定主意,要彻底换个风格。
昨晚辗转难眠时我就想好了,得给大臣们好好讲讲道理,趁这个机会,把朝堂这潭水好好清理一番,让风气焕然一新。
踏入朝堂的瞬间,大臣们整齐地分列两排,文东武西,见我进来,“唰”地一下全都拱手弯腰,高呼“陛下万岁”,声音震得殿内空气都嗡嗡作响。我神色平静,稳步走上龙椅,缓缓坐下,目光如炬,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清了清嗓子,我便开口了:“诸位爱卿,咱们所处的朝堂,就好比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个人在其中都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唯有同心协力,方能保我大理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可要是为了一己私欲,在这朝堂之上明争暗斗、互相倾轧,那咱们的国家,又谈何安稳,谈何发展呢?”
这话一出口,朝堂瞬间像被投进一颗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武将们大多直愣愣地站着,脸上写满了茫然,有的还下意识地挠挠头,显然对我这番话摸不着头脑。他们平日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习惯了听令作战,对于这种大道理,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而文臣们则含蓄许多,有的微微颔首,似是在思索我话里的深意,可眼神中依旧藏着浓浓的疑惑。
我顿了顿,加重语气继续道:“大家不妨想想历史上的教训,那些为了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生死存亡,肆意排挤忠良的臣子,哪一个不是把国家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咱们大理国,绝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我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有力地比划着,表情也愈发严肃。
就在这时,我眼角余光瞥见左丞相刘文海站在文臣队伍里,他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我心中一动,暗自思忖,这刘文海不愧是朝中老臣,心思缜密,估计已经猜到我此番举动意在整顿朝堂了。
我不动声色地冲他轻轻点了点头,他也心领神会,回我一个眼神,那眼神里透着默契与了然。
随着我讲的时间越来越长,大臣们渐渐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我竖起耳朵,听到有人压低声音说:“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讲起这些大道理来了?以往可从未有过啊。”“是啊,我都听得云里雾里的,实在摸不透陛下的心思。”我佯装没听见,依旧口若悬河,时而言辞恳切,表情温和,试图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时而神情冷峻,语气严厉,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好不容易,大朝结束了。大臣们如潮水般退下,我特意高声喊道:“侍中杨景宇,且留步。”杨景宇身形一顿,连忙转身,恭敬地拱手道:“陛下有何吩咐?臣定当竭尽全力。”
我从龙案上拿起早已写好的圣旨,双手递向他,神色郑重地说:“景宇,朕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交付于你。你务必亲自将这封圣旨送到多罗刀、乌瑞鑫和秦统三人手中。”
杨景宇双手接过圣旨,小心翼翼地捧在胸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但出于臣子的本分,他并未多问。我接着说道:“这圣旨里,痛斥了历史上那些为了个人私利,在朝堂之上互相算计、争斗的恶劣行径。朕期望他们三人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以国家大局为重。”
杨景宇微微颔首,语气坚定地回应:“陛下放心,臣定当快马加鞭,尽早将圣旨送到三位将军手中。”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圣旨收好,倒退着走出了大殿。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缓缓靠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多罗刀、乌瑞鑫和秦统,这三位皆是我朝中手握重兵的大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事风格,不仅关乎这场与天竺的战争胜负,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危。我满心期许这封圣旨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醒他们,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切不可因个人的功名私欲,做出损害国家根基的事情。
回想起朝堂上大臣们的种种表情和反应,那些迷茫的眼神、疑惑的低语,让我深刻意识到,整顿朝堂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刘文海能率先猜到我的意图,这让我十分欣慰。看来朝中还是有明事理、懂大局的臣子。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单独与他聊聊,听听他对朝堂现状的看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说不定他能给我提供一些关键的思路,助力我更顺利地推进整顿朝堂的计划。
想着想着,我的思绪又飘到了多罗刀、乌瑞鑫和秦统三人身上。他们收到圣旨后,会作何反应呢?是能立刻领会我的苦心,从此摒弃前嫌,携手共赴国难?还是会对此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我心中既满怀期待,又隐隐有些担忧。期待他们能幡然悔悟,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担忧他们若是执迷不悟,那朝堂的局势和前线的战事又该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