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子宫肌瘤 - 理气活血消症瘕(2/2)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之效,通过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可促进气血运行、化痰祛湿,对改善患者体质意义重大。光芒闪烁在三阴交穴,展现着它对人体的滋养。
-血海穴: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为足太阴脾经穴位,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之效。可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缓解子宫肌瘤导致的疼痛和月经异常。光芒在血海穴跳动,展示着它的功效。
针刺手法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选择,一般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体质弱的患者用补法以增强正气;体质强、瘀血盛的患者用泻法以疏通气血。留针20-30分钟,期间适当行针增强针感。
(二)艾灸温通,化瘀散结
艾灸借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子宫肌瘤患者而言,艾灸能改善胞宫气血循环,促进痰湿瘀血消散,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神阙穴:即肚脐,属任脉,是人体先天之本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艾灸此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调理冲任,对改善患者体质和胞宫气血效果显着。一团温暖的火焰在神阙穴上方浮现,展示着艾灸的奇妙功效。
-关元穴:除针灸常用外,艾灸关元穴也有良好治疗作用,可温通下焦气血,增强人体阳气,促进胞宫血液循环,有助于消散子宫肌瘤。火焰流转至关元穴,展现着它的神奇力量。
-子宫穴: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子宫,温暖胞宫,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散症瘕。火焰在子宫穴跳跃,仿佛在助力子宫恢复健康。
-三阴交穴:艾灸三阴交穴能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增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同时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症状。火焰闪烁在三阴交穴,展示着它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艾灸方法有艾条悬灸、艾炷灸等。艾条悬灸时,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艾灸15-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穴位上点燃,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间隔姜片、蒜片等。治疗时要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依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艾灸时间和强度。
(三)正骨理筋,整体调治
正骨治疗子宫肌瘤理论源于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人体是有机整体,经络系统纵横交错联系各个脏腑组织。通过调整脊柱及骨盆位置和状态,可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对子宫肌瘤发挥治疗作用。
-脊柱调整:通过手法调整脊柱小关节错位,纠正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改善脊柱力学平衡。比如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脊柱侧弯,可能影响督脉和膀胱经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脏腑功能。通过正骨手法纠正脊柱侧弯,可疏通经络气血,调节内分泌系统,辅助子宫肌瘤治疗。只见正骨师的双手在脊柱模型上演示,展现着神奇的正骨手法。
-骨盆矫正:骨盆位置和形态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重大。骨盆前倾、后倾或旋转等异常,可能导致盆腔内气血不畅,影响子宫正常功能。正骨医生通过骨盆矫正手法、髋关节松动手法等,调整骨盆位置和形态,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气血运行,有助于子宫肌瘤缩小和症状缓解。场景中,正骨师熟练地施展手法,展示着骨盆矫正的过程。
正骨治疗需由专业正骨医生操作,医生要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评估,包括脊柱和骨盆的x光片、ct等,以确定具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反应,调整手法力度和方向,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
(四)食疗固本,辅助调养
食疗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起重要辅助作用。患者饮食应遵循理气活血、化痰消症原则,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山楂:有活血化瘀、消食化积之效。可切片煮水代茶饮,或制成山楂糕、山楂酱食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对缓解子宫肌瘤引起的腹痛和月经不调有帮助。一盘山楂制品浮现,展示着它的食疗功效。
-黑木耳:富含铁元素和膳食纤维,有养血活血、润肺生津之效。泡发后可凉拌、炒菜或煲汤,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形成,利于子宫肌瘤治疗。一盘黑木耳菜肴出现,展现着它的神奇作用。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和膳食纤维,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作用。可煮汤、凉拌或炒制后食用,能帮助消除痰湿凝结,减轻子宫肌瘤症状。一碗海带汤浮现,展示着它对子宫肌瘤的缓解作用。
-玫瑰花:有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之效。可泡水饮用,或加入菜肴调味,能调节人体气机,缓解气滞血瘀,对改善患者情绪和症状有一定效果。一杯玫瑰花茶出现,展示着它的独特功效。
综合运用针灸、艾灸、正骨以及食疗等方法,结合理气活血、化痰消症的中药治疗,能从多方面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症状,促进肌瘤缩小和消散。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